为什么要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我的大致备考过程?二百多小时的备考时间算得上是努力吗?
继昨天发了个微头条,有很多小伙伴关注非全日制研究生备考的相关问题,所以我今天稍微梳理了这三个问题,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我为什么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很多人在毕业的时候会纠结于是工作还是考研,其实在我的人生规划里还是希望能够提升学历,开阔眼界,也多结识一点新的伙伴。
本科毕业没有直接考研是基于一开始的人生规划,因为当时家庭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所以基本上是在大一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毕业找工作的准备。当时做的规划是工作两三年,攒上一笔教育基金,能够读研或者是出国留学。
毕业以后找的工作还算满意,工作了大约两年半的时候涨薪了,相当于研究生进我们公司的薪资。我也一直纠结于选取怎样的方式提升学历。一方面我不想放弃现在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得知2017年以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时拥有学历和学位证。
至于留学的想法,通过跟几个在外留学的同学交流,重新审视自己,我也会问我自己留学之后回来呢?我为什么要留学?我一时也给不出明确的答案。
工作之后会面对一些复杂的工作和人性,会让从大学校园毕业的人一下子成长不少。如果读研不是想要做一个纯粹的科研人,那么总是要出来工作的。如果总是要工作的话,而我又对当前生活比较满意,那么,非全日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继续考本专业的研究生的话,那么在未来事业发展上,基本上就是考证、评职称、升学历这样的成长轨迹,而且我们行业女性发展空间不大,女领导比较少。
综合考虑,我选择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由于以下三点原因:
1.满意当下生活,想要提升学历,有一个名校情节;
2.想借学校平台认识行业大佬,包括导师和新的同学关系;
3.再次感受校园生活。
二、大致准备过程我是16年毕业,刚毕业那一年基本上都在四处游玩,没有看书也没有学习。
17年追了几部剧,也没有准备学习。生日时朋友送了书,慢慢捡起来阅读兴趣,我记得好像是读了十几本,为了让自己读书能够输出,年底的时候开了公众号。这一年成为了博物馆志愿者,拿到了驾照,算是比较有成就的事情。
18年开始做计划,开始断舍离,准备两个考试,一个是职业类的,一个是选择研究生专业和学校。
我喜欢看《海贼王》,一方面是喜欢路飞什么都不怕一心实现自己目标的精神状态,另外一方面是喜欢伙伴的感觉,所以喜欢找朋友一起规划未来,找了闺蜜一起备考非全日制研究生。
6-7月时候和闺蜜开始选专业和学校,在广东工作,考虑院校就三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暨南大学,非全日制的专业也比较少,大概就是管理类、法学、财经,还要综合考虑学费,我最后拟了三种方案:中大法硕,华工管理,暨大财经,她是选了公共管理。
当时还年少无畏,觉得自己想挑战,尝试了跨专业考研,选了中大非全法硕。
接下来就是搜集各位大佬考研经验,拟定备考计划,买教材和找视频课资源。
没有花钱报班,因为我抠我穷哈哈哈~自己找资源一方面锻炼规划自律的能力,一方面就是搜集信息的能力,也蛮好的。
我本来是个工科生,备考法律还挺折磨的,需要记忆背诵很多法律内容。四场考试,两场法学知识考试涉及五科内容,一场政治,一场英语。最后考了一百三十多名,有一科没过线,差几分。这次备考让我对法律还挺感兴趣,比较喜欢法理和法制史。
这一年工作也开始忙起来,也干得不错,所以有了涨薪的机会。期间坚持断舍离、读书、背单词,还有做月计划和月总结。读书三十多本,比较零散不成体系。
后来我意识到自己的精力有限,必须要调整预期和方向。
所以19年查完成绩之后就直接定了19年的备考方向。认为管综简单点,而且考英语二,比较有把握,不想再三战。
管理类联考主要是MBA(工商管理)——偏商业、MEM(工程管理)——偏工程、MPA(公共管理)——适合公务员,还有MPACC——大概适合财经专业。
管理类联考主要涉及数学(75分)、逻辑(60分)、写作(65分),考试时间三小时。
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考过四六级的不要太害怕,但也还是要准备,因为每科至少要过录取分数线才行。
学习状态是四月慢慢进入职业资格证备考状态,五月用功学习备考,六月放松随意备考了日语N3,七八月忙志愿者,八九月做考研规划。
规划主要经验来源于各位知乎大佬,拟定了看视频课的老师,备考划分的几个阶段和任务,设定预期分数目标,分配投入学习占比,买资料和视频,再细分九月十月的具体学习进步。
整个过程对于认识由一开始的管综简单我能考上(8月),到原来大家准备这么长时间还是不能太随意(9月),再到数学为啥这么难,我都忘记了(10月),接着自我怀疑咋办还没复习完我考不上了(11月),最后不管了坚持就是胜利(12月)这样变化的。回头这么一看,心里变化挺丰富的。
三、我这种程度算努力吗?老实说和很多人比算不上,而且我也不聪明,但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我挺棒的,因为我在学习之余还平衡了工作和生活。
19年工作开始更精细化,要学习和独自处理一些工作,有些困难得自己解决。这一年也开始主题阅读,学习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主要涉及快速阅读、时间管理、亲密关系、精力管理、财务管理这几个方面,开始慢慢有了一点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一年圆满完成阅读100本的任务。
我有个考研小本本,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哪一天学了什么,学了几个小时,所以我知道我备考用了206小时。
管理类联考是一场策略开始,你要根据学校和自己的目标确定学习目标,是过线还是高分,有不同的学习计划,而且还要顾及工作,如果有家庭和小孩,那注意力更容易分散。一般十一二月是大家发奋图强弥补自己偷懒没有完成学习进度计划的时候,但同时也是公司年底结算考核的时期,加班免不了,这个时候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就显得很重要了。
我非常佩服努力和聪明的人,我自己也只能向比自己以前努力一点的方向看齐,所以我是在和我自己比,而不是其他人。
如果你要考,我建议你早点准备,把握就更大一些,英语底子差的也不要怕,学就是了,不考听力,做好整个备考答题的策略安排,建立管理的底层思维,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也是一场收获。
有人问我读书有什么用?考非全日制有什么用?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在不断刷新自己认知,打破自己,重构自己的过程。读书实践让我们能够借助前辈的力量更有方向感,学习进修让我们静下心来感受心里体验,更新自己的圈子。
我想每一份付出不一定会在当下获得收获,但是它都会变成你身体的能量,支撑你走更远的路,看更多的风景。
我把初中英语老师送我的这句话也送给你们。
No pains,no g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