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和莅临能同时用吗,莅临和参加能一起使用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1-15 08:02:51

届时和莅临能同时用吗,莅临和参加能一起使用吗(1)

前言

打开电脑,整理原先电脑中的库存,偶尔发现一部自己整理的集子,中国传统文化与课外文言文。

这是18年时的一部约稿,后来由于一些原因未能达成而束之高阁。再后来也就无从想起,直到今日又重新发现,阅之已有沧桑之感。其实,到现在,自己什么作品都没有发表,这些整理耗费了我很多事日的光阴与精力,结果却没起到丝毫作用,现在想来实在可惜。

因此,今天借助头条的平台,分章发出来,以示对往日之回忆。体裁虽老旧些,但也可能对中考学生有一点借鉴。那样,我更会感到莫大的慰安!

本集子中国文化传统部分共分六个主题:人文思想、经典驿站、文化精华、艺术纷呈、民俗风情和古代教育。每个章节中又分几个部分进行梳理,后面会逐一的发出来。今天发的是第三个主题的第三部分:

届时和莅临能同时用吗,莅临和参加能一起使用吗(2)

主题三 文化精华

3.《通晓礼仪》

【知识梳理】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究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学派,极其重视礼教。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上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一个懂礼、守礼的人是让人心生好感的。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小就要养成懂礼守礼的好习惯。今天,我们就要和大家探讨一下中国的基本传统礼仪。

【礼仪基础知识】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礼节一般是个人性的,并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头、鞠躬、拱手、问候等;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并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来完成,譬如奠基仪式,迎宾仪式,结婚仪式,祭典仪式等。

我国传统“五经”中的《礼记》就是一部关于各种礼仪规范记载的书籍。其中关于“九容”的记载,应该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就要学习并熟悉的关于人格修养和礼仪的基本规则:“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具体来说就是:“足容重”是指脚步稳重,不要轻举妄动(在尊长面前快速通过时不受此限) 。  “手容恭”不是指慢腾腾地干活,而是指无事可做时,手要端庄握住,不要乱动。“目容端”是指目不斜视,观察事物时要专注。“口容止”是要求在说话、饮食以外的时间,嘴不要乱动。“声容静”是指振作精神,不要发出打饱嗝或吐唾液的声音。“头容直”是要求昂首挺胸,不要东倚西靠。“气容肃”是指呼吸均匀,不出粗声怪音。“立容德”是指不倚不靠,保持中立,表现出道德风范。“色容庄”是指气色庄重,面无倦意。

 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仪容光焕发、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总的规范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具体可从仪表仪态礼仪、交谈礼仪、服饰礼仪等方面加以规范。 

【重要礼仪】

1、诞生礼

诞生礼,顾名思义就是婴儿出生的礼节,在婴儿出生之后,便要陆续为他举行三朝、满月、周岁等仪式表示庆贺。

三朝这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请产婆到家替婴儿洗澡,所以又称“三朝洗儿”。据说,这样可以洗去婴儿从“前世”带来的污垢晦气,使之大吉大利,平平安安。

产妇分娩后一个月内不出门,称为“坐月子”。满月了,婴儿已经适应了周围环境,家人又要举行仪式为其庆贺,称为满月,又称“出月”、“弥月”

周岁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日,在这一天有一个特别的仪式,叫做“抓周”。在桌子上陈列各种玩具,让孩子任意抓取,抓到什么即表示孩子可能会有的旨趣、性情,甚至是前途。

2、冠礼和笄礼

男子未成年时,不戴冠,成人以后可以戴冠,这之间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做冠礼。《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

《礼记•内则》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女子十五岁加笄礼,笄礼是女子的成人礼。

3婚礼

婚礼习俗,《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指“昬(hūn)”,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在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民族,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后来当“昏”在加上女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便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礼仪形式】

跪拜礼”。早在原始社会就已产生,但那时人们仅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无尊卑关系。进入阶级社会后,情况就不同了,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里,“跪拜”是一种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即使是平辈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跪拜礼”其表现形式有多样,但主要有以下几种:⑴“稽首”:是臣拜君之礼。拜者头首着地,并停留较长一段时间;⑵“顿首”:即叩首、叩头。头一触地就起,是一种用于平辈间的,比较庄重的礼节。古人就常常在书信的头或尾书以“顿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还有“空首”、“ 再拜”等。

揖让礼”。“揖”是作揖,双手抱拳打拱,身体向前微倾;“让”表示谦让。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礼节,一般用于宾主相见时,或平辈间、比较随便的场合。“打拱作揖”即是一种引见,也表示一种寒暄问候。这一礼节,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

虚左礼”。古人一般尊崇左,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但乘坐车辆时,却恰好相反:车骑以“左”为尊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后来经过演变,“虚左”就表示对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给某人留下官位”时。常谦称“虚左以待”。“ 虚左以待”的行为,就成为尊重人的一种礼节。

【礼仪用语】

1、 谦称:很多谦称是有规律的。

例如:“家”字。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称父亲为家父;称母亲为家慈; “舍”字。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称弟弟:舍弟;称妹妹:舍妹; “愚”字。用于自称的谦称。如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兄;称自己的见解:愚见。“拙”字。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笔;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见。“敝”字。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谦称自己:敝人;谦称自己的姓:敝姓;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处。“鄙”字。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谦称自己:鄙人;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   

2、敬称  

(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3、特殊的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原创模拟】

1、我国素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文明用语典雅而简洁。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偶尔

使用更能平添一分书卷和儒雅之气。下列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操场上碰到同学时说“久仰大名”。

B.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说“不吝赐教”。

C.归还所借之物时说“请笑纳”。

D.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父亲时说“令尊”。

【参考答案】B

解析:用语礼貌得体需要注意对象与身份或是场合。

A、“久仰大名”主要用于未见过面的人。

C、送给别人东西的时候用“请笑纳”。

D、“令尊”指别人的父亲。

2、日常交际中,注意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2分)

(1)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2)与人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

【参考答案】2分,每空1分。(1)包涵 (海涵;见谅)(2)久违

3、下面情境中,女儿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中秋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

A.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

B.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别开了!

C.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D.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

【参考答案】 D

4、语言运用

(1)我们说话要得体,要合乎具体的语言环境。同样是“请求对方依时出席”:举办家宴,父母叮嘱子女时可以说“到时候一定得回来”;给兄弟单位的请柬要写“敬请届时光临指导”;给下级的通知里可以写“务必准时出席”;而商店开展促销活动的广告里则应该写上“

(2)语言用用往往会出现一语双关的情况。比如,有一年,菲律宾公务船射*我台湾渔民,台湾民众在抗议游行中打出“‘菲’常无情”的横幅。此横幅一语双关,一是强调射*事件“极端(非常)残暴”,二是暗指

【参考答案】

(1)欢迎您(广大顾客)届时惠顾。

(2)菲律宾(这个国家)经常无情无义。

分析 (1)本题考查拟写广告。广告具有独特性、形象性、创造性的特点.拟写时要抓住语境,把握内容,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

(2)本题考查理解横幅的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5、综合性学习。

为了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某中学围绕“八礼四仪”开展语言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

演讲比赛。学校团委定于6月28日在报告厅举行举办“八礼伴我行”主题演讲比赛,准备约请德高望重的语言特级老师王鸿儒担任点评嘉宾。

你以团委委员的身份前去邀请王老师,见面时怎么说?

【活动二】

故事擂台。学生会举办以“学礼效古贤”为主题的故事擂台赛,比赛彩临时抽题的形式进行。

你抽到了这样的题签(见右图),请说出这幅图中故事的名称以及从中悟到的待人接物的道理。(2分)

名称:

感悟:

【活动三】专题访谈。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个别学生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校园电视台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专家作为访谈对象,录制一期以“中学生的孝心怎么了”为话题的访谈节目。

作为该节目的主持人,请你在学生、家长、专家这三类访谈对象中选择一类,预设三个访谈问题。(3分)

访谈对象:

预设问题:①

【参考答案】

活动一:

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团委的XX,我们打算6月28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八礼伴我行”主题演讲比赛,想请您担任点评嘉宾。如果您能抽空参加我们的活动,是对我们极大的支持。

活动二:

孔融让梨。谦让或尊敬长辈的待人之礼。

活动三:

访谈对象:学生。 预设问题:①你觉得自己在孝顺父母方面做得如何?②你怎么看身边的这些不孝敬父母的现象?③你觉得我们中学生在孝顺父母方面应该怎么做?

访谈对象:家长 预设问题:①您觉得您的孩子在孝顺父母方面做的怎么样? ②您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孝顺父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③在培养孩子孝心方面您有哪些好的想法?请说出来与其他家长共享。

访谈对象:专家。 预设问题:①您认为目前中学生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根源在哪里? ②您对我侬家长在培养孨秘方什么建议? ③您认为目前学校和社会在培养孩子人头攒动孝心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6、阅读下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有位美国小学老师为了检测学生对“孔融让梨”典故的理解,挨个向5名八九岁的孩子问同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孔融,会不会主动让梨?四个孩子都是“不让”,各有各的理由。只一个女孩轻轻点了点头,说:“我不爱吃梨,我哥哥爱吃,管它大的小的,他都拿去吃好了,我不在乎。”虽然所有孩子的答案都“离题”了,不符合“标准答案”,但老师都给他们一句“很好的尝试”的赞许。

这位老师给学生赞许的做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示例一:我赞同,因为这位老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真诚表达(说真心话)。

示例二:我反对,我认为这位老师应该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教给学生谦让的美德。

7、材料探究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礼记·檀弓》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这人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这人终于不食而死。

【材料二】一个乞丐,他形容枯槁,衣衫褴褛,浑身还散发着一股异味,大家都讨厌他,惟恐避之不及。当乞丐走到一位小孩面前,小孩翻遍身上的口袋,抱歉地说:“叔叔,对不起,我很想帮助你,可是我现在什么都没有呢。”没想到乞丐却对小孩深深地鞠了一躬,连声称谢。小孩不解地问:“我什么都没给你,你为什么要谢我呢?”“不,孩子,”乞丐说,“你给了我最好的东西!”

我的探究:

【参考答案】

例1:“人最宝贵的财富是尊严,哪怕一名不文的乞丐亦是如此。”

例2:帮助别人是可贵的,但还要尊重别人。

例3:我们不能侮辱别人或我们要帮助别人。

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平谷某派出所所长,有一天在翻阅古书时,无意间发现自己在辖区给几所中小学讲的法治教育课内容,几乎全被一本书所囊括,这本书就是《弟子规》。于是他就以《弟子规》作为法治课的教材在学生中进行宣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由此在学校和社会引起《弟子规》热。

(1)根据以上表述,你认为《弟子规》应该是一本 的书。

(2)如果你校开展了《弟子规》的学习活动,清你用简要的文字谈三点收获(或体会);假如你校来开展此项活动,请你围绕学习《弟子规》设计三个活动项目。

收获或项目:

(3)“学习弟子规,将文化落地为文明”,这是钱文忠教授在其著作《解读<弟子规>》上的题词,这一题词揭示了学习《弟子规》的要义,即:传承文化,

【参考答案】

(1)劝勉青少年做人(法治教育 规范行为等)

(2)收获示例《弟子规》是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教材学习《弟子规》,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弟子规》教我们孝敬、感恩《弟子规》对我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是我们行为的指南。

项目示例:围绕学习《弟子规》,举行故事会 办黑板报 举行演讲会 举行朗诵比赛 举行主题班会 举办学习心得交流会等均可

(3)示例:传递文明(延续文明 传播文明等)

【中考链接】

1、(湖南郴州2017)综合性学习(10分)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3分)

① ② ③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人横线。(3分)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 ① (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 ② (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 ③ (阅读、拜读)!”

① ② ③

【礼节习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①礼貌用语大串联②礼节规矩我传承③礼仪知识我知晓④生活处处有礼仪⑤知书达理赢天下

评分标准:3分。每空1分,符合内容即可。

(2)①久仰 ②莅临 ③拜读

评分标准:3分。每空1分,

(3)答案示例:①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②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评分标准:4分。观点1分,理由3分,表达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2、(2017湖南岳阳)(8分)综合运用。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4)题。

2017年端午假期,瑞瑞一家幸福相聚。

瑞瑞:爷爷,您又在练书法啊,刚写的“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甲),“赛龙舟不忠楚风余韵”(乙)是副对联吧。

爷爷:是啊。来,考考你们,上联是什么?

瑞瑞:上联是(1) 。(爷爷点点头)爷爷,书法很难练吧,我也想练书法,您有什么诀窍吗?

爷爷:正好, 昨天有个朋友跟我聊了一下练字的事情,你来看看我们的聊天记录。(见图)

爷爷:你这下知道初练书法的方法了吧。

瑞瑞:嗯。练习书法的方法(2)

爷爷:说的蛮全面嘛。咦,伟伟,你最近看了什么书?

伟伟(瑞瑞堂弟):我看了几篇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文章。人工智能可神奇啦,他能当翻译哩,我可以不记单词了。

爷爷:人工智能怎么能代替人呢?

瑞瑞:(3)

爷爷:瑞瑞说得对。伟伟,你千万不要借口人工智能而不记单词哦。

伟伟:知道啦!我有个问题想垂询您……

瑞瑞:打住,打住。你这话有问题,“垂询”改为“(4) ”才得体哦。

(1)上联是   

(2)练习书法的方法   

(3)瑞瑞:   

(4)“垂询”改为“   

【参考答案】

(1)示例:①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②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③你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怎样?④你对组织过传统节日有何建议?⑤包粽子难不难,粽子好吃吗?(1个问题1分,问题切合主题,合宜即可。)

(2)示例:妈妈:我们家还是亲自包粽子过端午节吧,这样既合了奶奶的心意,尊重老人家的传统情结,又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手艺,享受劳动的快乐呢。(要求有称呼,围绕孝顺,传承文明,体验生活等主题,语言连贯得体。)

3、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初三(2)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3分)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

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训》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

“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答: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庭”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 的理解并说明理由。(4分)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筹谋,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答:

(3)右图是学校为配合本次活动而开展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宣传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答:

【参考答案】

(1)(3分)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①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 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

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理解、理由各2分)

(3)(4分)内容:画面由一双筷子和一个盘子组成,盘中的“约”字的一点是一粒米。

寓意:文明餐桌行动时我们共同的“约定”,节约要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粒米开始。

(各2分)

ն���F�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