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事,想见不想见,想听不想听,事实上都一直存在,是否正常,应不应该存在,该说道说道了。
以下是笔者刷手机时,在网络平台看到的两个企业公众号今年7月报道的企业新闻:
一条是北方某企业的消息,7月20日,“XXXX镇党委*王X等领导莅临XX集团参观考察”。
另一条是南方某企业的消息,7月24日,XXXX镇党委领导莅临XX数贸公司考察交流。
以上两条企业自媒体消息,新闻报道五要素俱全,有图、有文字,讲的都是企业所在地乡镇领导到企业活动的情况,消息标题中均有醒目的“莅临”二字。不要因不是主流媒体的消息,便以为是相关企业发帖用词不严谨、不讲究。其实他们有讲究,笔者上网查询,乡镇领导“莅临”辖区内企业的消息有的是,县区以上机关部门公职人员“莅临”辖区内企业的消息更为经常。而且有一个共同点,不是所有的公职人员到企业活动,见诸消息时都可冠以“莅临”,享受此语境待遇的多是对企业有方方面面监督指导职能的单位部门及公职人员,或企业生存发展中有所求的“强势部门”领导。如果有人认为这是企业发帖见人下碟,笔者想说,别站着说话腰不疼,一条文宣,背后的无奈,蕴含着多少看似正常而又矛盾的相互关系,一言难尽。
“莅临”一词的本义是: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企业是一个地方辖区内的纳税人,辖区的各级机关部门,公职人员,对企业发展的职责是服务、是“公仆”,许多机关部门更喜欢把自己表述为企业发展的“店小二”。谁都想不亢不卑做人,谁都想挺直了腰杆做事,不是外宾,也不是来自其他省市区的内宾,“公仆”“店小二”到本地企业服务,成了企业眼里、嘴里、文字中的贵宾“莅临”,这正常吗?
笔者的观察是:企业的文宣未必是心里话,或是言不由衷地跟着语境走,或是有苦难言,但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心安理得、有人若无其事、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政商交往场合的语境常用词,相当直白地表述了两种情况。一是某些地方的机关部门、公职人员对企业居高临下,企业对其敬而远之的仰视关系。笔者曾听一位企业人士当面吐槽:每年这菩萨、那神仙的重复检查,让人哭笑不得,都要笑脸相迎请进来、送出去,好生伺候。俺不要你这照顾、那照顾,俺只要你依法办事就行。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形成社会文化。仍是在喊在嘴上、写在纸上、刷在墙上的文宣,尚未形成真正的社会生态气候。8月16日光明网报道,河北唐山一企业涉嫌网络*,某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与涉案企业人员就罚没金额“谈判”时,要求企业认罚不能低于XXXX万元,扬言“扶持一个企业我没本事,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类似的生态环境并非个别,以一些吃饭应酬的场合来说,公款吃喝收敛了,取而代之的是“吃企业”“吃老板”,而且不论年龄长幼,公职人员理所当然靠上坐,企业人士颇有自知之明往下坐。如此环境习俗,距离尊商、重商、亲商、安商、扶商的社会氛围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
或许有人说企业在自媒体发文宣帖子,如何表述,与当地的机关部门及公职人员没关系,没必要大惊小怪、小题大做。笔者以为,这是揣着明白装无辜,社会生活沟通交流的语境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件事、两件事形成的,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积累的过程。语境如同一个市场,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有“莅临”心理、面子需求的,才会有“莅临”供给的,有吃拿卡要的,就一定有被吃拿卡要的。
当然,企业给予公职人员“莅临”待遇,这里的营商环境未必一定差,但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不革除摈弃公职人员的这种“莅临”派头,讲优化营商环境多半是自拉自唱的自娱自乐,要反思,自己是怎么由“公仆”“店小二”成了贵宾的;应尴尬,企业谦卑文宣的背后是政商隔膜;应反思,在日常工作中对企业的发展需求是否依法办事、落实了亲清要求?解决“莅临”语境,优化营商环境,企业人士不需要拉横幅开“畅聊早餐会”,他们需要无事不扰,需要依法办事,需要对平等主体的依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