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表演,她讲述了一个内向者的卑微日常:习惯被忽略,没有存在感;害怕被嘲笑,不敢跟人打招呼;感受不到快乐,也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但最后,她却用一个虚构的“武松与老虎”的故事,惊艳全场。
一方面,她形象地描述了内向者内心的挣扎——害怕跟人打招呼,哪怕被老虎咬了,也不敢贸然开口向求助;另一方面,她生动地还原了内向者眼里的世界——以为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样,存在严重的纠结和自我怀疑。
在这个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属于内向者。他们喜欢独处,不喜欢热闹,也不擅长交际。也因此,在人群中,他们常常被忽略。曾经的鸟鸟,便是这样的人。
可是谁又能相信,这样一位极度内向的人,却站在了舞台上,向网友们展示自己的脱口秀呢?
为什么喜欢鸟鸟?有人这样回答:
因为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沉默少数派(内向人)的破局之路。因为,很多性格内向的孩子,在被忽视被冷落的时候,常常习惯性地选择沉默。但越沉默,就越不被看见、不被理解,形成恶性循环。但是鸟鸟却突破了自己……
小编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作者的自白:
我儿时是一个特别内向的孩子,喜欢自己安静的搭积木、看书,甚至就安静的坐着也能坐很久。不喜欢家里来客人,也不喜欢走亲访友,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只有一到两个知心朋友,极少参加多人的聚会和活动。
我的父母一方面觉得我是一个特别“省事儿”的孩子,基本不用怎么管,肯定不会乱跑,也不会被陌生人拐走。但一方面又觉得我特别“没出息”。有一次为了让我去跟其他小朋友玩,甚至把我的书拿走,强推出门,跟我说:“不要天天在家里窝着,以后出去连个交往都不会,一群孩子在那边玩‘老鹰捉小鸡’呢,你快去快去……”
还有一段时间,不知道父亲从哪里听说了一个锻炼孩子外向的办法,大学的时候经常带我去各种饭局,然后逼我说敬酒词。结果通常是我点头笑笑,然后一声不吭。
这么多年,一直试图改变我的父母始终没有成功。我依然内向,喜欢独处,却也并没有出现父母所忧虑的“受到排挤”,“找不到结婚对象”,“无法在社会上生存”这些情况。
如果你的孩子,他还不擅长社交,别强迫,让他慢慢来,他有自己的节奏。面对内向的孩子,焦虑和担心是最不需要的两种情绪。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性格,强迫孩子与他人交流。
曾经看到一位家长为了让孩子变得外向,规定孩子每天必须主动和20位陌生人打招呼,不完成不准回家,每天带她去游乐园,强硬地推进人群中。孩子变得越来越恐惧,甚至更加排斥和别人交流。过多的交际只会损耗内向型孩子的精力,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害羞”、“你真没用”甚至“不懂礼貌”的标签。如果一个内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使父母感到忧虑和担心,或者被父母有意无意地纠正。
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性格自卑,不仅不会寻找自己这种性格的优势,反而还会因为让父母失望,痛恨自己为何是这样的人。这种自卑会给他内心造成很多冲突甚至引发心理障碍。
最后想说
对孩子的内向性格
家长们要给予
足够的肯定和支持
如果他喜欢独处
喜欢看书
喜欢自己一个人玩
那就尊重他、接纳他的行为
给他足够的时间
去观察社会
去积累能量
他会变成属于自己最好的样子
来源: 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