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其四翻译和赏析,书愤其四陆游译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1-15 16:25:56

242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书愤(其四)》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是陆游的诗《书愤(其四)》中的句子,全诗是:

白发萧萧卧泽中,秖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书愤》是组诗,共五首。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天,此时陆游六十一岁,被罢官闲居家乡山阴六年。想到山河破碎,中原失地尚未收复而自己报国无门,感于世事艰难,小人误国,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愤激之情喷涌出来,写下了《书愤》五首。其中第一首曾经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书愤”意思是书写愤慨、愤懑、愤激之情。

首联“白发萧萧卧泽中,祇凭天地鉴孤忠”,诗人年老体衰闲居在山阴镜湖旁边,只有天地能清楚地看见诗人内心的忠诚。“白发萧萧”写自己衰老的形象。“卧泽中”指自己闲居在山阴镜湖旁边。说“卧泽中”而不说“居湖边”,意在表现自己处境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秖”同“只”。“鉴”意思是观察、审察。“孤忠”表现了自己忠心为国而无人理解的孤独。

颔联“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用了两个典故。苏武是大汉使者,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苏武坚决拒绝。匈奴单于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吃的和喝的。天下雪,苏武嚼雪吞毡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人认为苏武不死是很神奇的现象,就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崽才让他归汉。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始终不屈。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张巡是唐代名将,安史之乱时,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与叛军交战四百余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最终张巡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张巡被俘后,叛将尹子琦对张巡说:“听说你督战时,大声呼喊,往往眼眶破裂血流满面,牙也咬碎了,何至于这样呢?”张巡答道:“我要用正气消灭逆贼,只是力不从心而已。”尹子琦用刀撬开张巡的嘴,发现只剩三、四颗牙齿。陆游运用苏武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运用张巡的典故表达对投降派的愤慨。

颈联“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想象曾经繁华的中原地区被金兵占领后荒芜的景象,从侧面表达愤激之情。

尾联“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前一句化用曹操的诗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己”,后一句化用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至死不渝的报国之情。

有人将陆游的诗与杜甫的诗进行比较,认为陆诗的诗境界不如杜甫的诗境界高。其实,陆游是高产诗人,难免有一些平平之作,但若将陆游的《书愤》和杜甫的诗相比,则是难分伯仲的。清代李慈铭评价《书愤》说》:全首浑成,风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无愧色。近代学者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一诗也高度评价了陆游的作品与人品:“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虽然不是什么奇语佳句,但表现出来的精神却是伟大的,可以说是“直无愧色”的名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