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没想到《三体》发行量连创新高,出版社决定乘势而上,2008年5月不经连载便直接推出2007年底完成的《三体Ⅱ·黑暗森林》单行本,果然销量再上台阶,一时洛阳纸贵。
“刘慈欣的世界,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际的所有尺度,跨越了从白垩纪到未来亿万年的漫长时光”
《三体》的问世迅速引起了科幻爱好者的强烈关注,此时恰逢中国新媒体兴起,微博、贴吧、豆瓣等新形态的网络空间遍地开花。小说中的经典语句“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在网上到处流传,刘慈欣本人也经常在网上与科幻爱好者进行交流讨论。这一时期的“三体热”虽然仍属小众传播,但已经初具爆发潜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慈欣原计划用三到四年完成的《三体Ⅲ·死神永生》于2010年10月提前出版,甫一问世便为刘慈欣赢得了众多荣誉,连续获得2010年度第2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特别奖、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第9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科幻文学奖,以及2017年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等。
严锋指出,回顾近20年来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几处爆发点,其中三个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三体》的出版、《三体》获雨果奖和《流浪地球》热映,而这些爆发点都与媒介的发展有关。2015年《三体》获雨果奖,彻底引爆了网络舆论,成为中国科幻文学史上的现象级作品,实现了“从科幻亚文化群体向主流人群的辐射”。有网友称,中国科幻小说从此进入“三体纪元”时代。
《三体》艺术插画
对于《三体》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文化现象,主流文学界和学术界也给予了集中持续的关注和讨论。《人民文学》时隔30多年之后于2012年第3期以专题形式刊发了刘慈欣的4篇旧作:《微纪元》《诗云》《梦之海》和《赡养上帝》。其中《赡养上帝》还获得了《人民文学》第一届“柔石小说奖”短篇小说金奖。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的英文刊物PATHLIGHT(《路灯》)2013年第1期刊出“未来”专号,翻译了王晋康、刘慈欣、郝景芳、陈楸帆、凌晨等科幻作家的作品。2019年9月23日,《三体》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足以成为科幻文学重新回到主流文学视野的力证。
刘慈欣在世界文学场域获得的成功,说明中国人如何想象未来、如何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深受世界关注
科幻文学的主题常常关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被视为最具“世界性”的文字,可以超越国界和语言,引起跨文化的共鸣。《三体》获雨果奖是中国科幻文学海外传播的典型范例,和翻译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般而言,文学作品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多少会有一些出于折中考虑的损失。但科幻文学因其舶来性质,与英语文学有着天然的联系,相对而言能比较完整。《三体》和《三体Ⅲ·死神永生》的英文译者刘宇昆是一名华裔科幻作家,对中美文化都比较熟悉,本人也曾是雨果奖获得者。《三体Ⅱ·黑暗森林》的译者乔尔·马丁森也是一位科幻迷,曾翻译过刘慈欣的《球状闪电》节选、《思想者》等中国科幻小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是读者、作者、译者的完美合一,保证了《三体》英文版的质量。
英文版《三体》
翻译《三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为了正确翻译书中的科技术语和物理名词,刘宇昆不仅列出详细的汉英对照表,还找来许多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朋友解答技术性问题。作为将《三体》带入西方科幻界的关键人物,有评论称,“从为《三体》译出第一个英文字符开始,刘宇昆就代表着刘慈欣站在西方读者、科幻迷和文学评论家的面前”。
2014年11月,《三体》英文版由多次出版星云奖、雨果奖作品的美国托尔出版社推出,出乎意料地迅速获得了美国科幻迷的热烈响应,甚至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已故理论物理学家霍金、著名导演卡梅隆等人,都因此成为刘慈欣的粉丝。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球收藏图书馆数量达到了725家。
《纽约时报》以“《三体》为美国科幻小说迷换口味”为题刊发了书评,提出“目前美国的很多顶尖科幻小说作家摒弃传统的外星人入侵情节,更青睐反映现实世界的题材,诸如气候变化和性别转变之类”,评价《三体》“唤醒了中国的一个文学类型”;《华尔街日报》认为“三体问题其实也暗指了地球的环境危机”;一些美国科幻圈的资深评论家也纷纷为《三体》撰写书评,对刘慈欣不吝赞美之辞,认为他“站在了推测思索性小说的顶峰,无论语种”。
《三体》在海内外出版市场的现象级火爆,是建立在其作品的优异质量之上的,也是优秀文学作品大众传播的一个成功范例。“三体热”从科幻圈开始逐渐扩散至科技研发、互联网、教育等其他领域。就教育界而言,不仅研究《三体》及刘慈欣科幻小说的论文与日俱增,其作品《带上她的眼睛》被收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微纪元》被纳入2018年语文高考范围,这可视作科幻文学备受重视的风向标。
在大众眼中,《三体》几乎等于“中国科幻”。2013年,刘慈欣即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第一次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被视为“中国科幻第一人”,“三体”也成了科幻界最大的IP,带动了包括动漫、影视、游戏、艺术等各类文化产业的活跃发展。舞台剧版《三体》作为国内第一部被搬上舞台的科幻作品,首演票房就超过千万元。今年春节档上映、同样改编自刘慈欣原著的《流浪地球》电影票房达到46.5亿元,2019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中国科幻大会创立并连年举办,银河奖、水滴奖、晨星奖等专业奖项各领风*……这些也是所谓“后三体时代”的辐射效应。
舞台剧《三体》剧照
2018年底,刘慈欣被授予英国科幻最高奖项——2018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以表彰其在科幻小说创作领域的突出贡献。他在世界文学场域获得的成功,以及由此引发的科幻文学热潮,说明中国人如何想象未来、如何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深受世界关注,可以看作是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文学由内而外参与世界文学建构的深度融合与互动。
这里是“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刘慈欣曾套用康德的话来表达自己的科幻文学观:“敬畏头顶的星空,但对心中的道德不以为然。”在此也不妨套用《星际迷航》中的话来表达期许,人类的未来是星辰大海,宇宙就是我们最后的边疆,我们要探索无穷的未知世界。中国科幻文学已经起航,必将在未来感日渐衰微的平淡生活中绽放出一朵让人惊奇的焰火。
(作者:汤俏 单位: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