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呈现,如何呈现,以本喻,以客体,还是以叙事?本喻的呈现多以修辞为主,意象单元所构成。客体的呈现多以深层意象为主,注重内观研磨和客体旋转。叙事的呈现则讲究事件统筹现象知觉,综合地讲出主题诗意。呈现的讲并非事的简单陈述,那是原材料,野味拼盘,未做任何预处理的材料无法构成诗的本体肌质。诗要有入口和出口,且是多个,更重要的是文本中的阅读路径要有指示牌,词语的语言功能和结构功能不可或缺。发现一些人写诗就是单纯地摆出生命中经历的事情,不做处理,或者不会做合理的烹饪,直接端盘子上桌,生吃,觉得更新鲜。做不了大厨,做配菜小工。自以为写得玄妙生动,其实没有入门。
(诗歌来自《杰克•吉尔伯特诗全集》柳向阳 译 河南大学出版社 )
读吉尔伯特这首诗:
日常题材,口语叙述,悬念前置,虚藏于实况,以写实手法写虚,内观的主题用外化的事件表达,淋漓尽致,浣熊的出现成为事件核心,也是心象的再现,还可以理解为意象,叙事主人公的深度介入成为事象,甚至理解为喻体的形象化,均可。不同意识的读者都能找到路径进入文本,并在文本中找到作者预设的路径指示牌,然后得到各自的阅读体验。这就是高级到无痕的技巧,貌似无技巧,其实是多重手法的合体。表面的深渊。日常的谜底。返璞归真。诗的元神。怎么品味怎么有。与吉尔伯特相比,大多数诗人都在装,都在修饰,都在费劲地玄虚。差距太大了。呈现的关键心法绝不是材料拼盘,至少要学会烹饪,甚至更高境界就是如同吉尔伯特这样,烹饪的痕迹都找不到,平常材料,入口感人。
吉尔伯特此诗《与生俱来》,写人,处境艰难,用许多植物讲生存。开头就说了某物,不明说,写了一半继续回到某物,强调某物的特征。相当于用生存现实做铺垫。当读者还在疑惑某物是什么时,突然转折,浣熊出现,开始讲这个人的危险冲突,日常怎么应对,增加真实感,最后,用人熊对峙,高潮中结束,内观的显现!诗意与诗心都呈现出来了。一个场景故事,写出人的精神困境的整体隐喻。有节奏,有章法。还很自然。但显然不是随意能写到火候的。就连题目也参与了内容的建设,指出了主题属性,成为了本喻的链条。精彩的结尾:他们在微弱的星光里站立对视——这就是人与兽的齐物论,人与兽的虚与实的对视投影,也是人与心的呈象,自我与本我的对视!
温经天
202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