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研究在工地搬砖,一定要说真话吗?,为了在领导突袭时能够针对项目进展情况侃侃而谈,我昨天加强了与分管项目的联系,详细了解了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今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最后就出来这么一个震撼的消息。
嗯,提桶跑路来得快啊,一个月的时间就跑光了。
好巧不巧,大学同一个学院的法学双学位同学昨晚也在群里招揽业务了,看样子也是彻底脱离土木了。
为什么一群刚进单位的土木毕业生坚持一个多月就纷纷辞职转行?为什么一个毕业多年的土木毕业生转行去当了律师?
我个人觉得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投入产出比未能达到预期。我平时喜欢逛论坛,像知乎、悟空问答、虎扑等论坛我也是经常一泡一整天。泡了这么久,得到一个似乎不那么乐观的结论:万般皆下品,唯有码农高。
我心里是十分不赞成的,但是考虑到土木行业自身那牺牲身体健康、家庭时间和正常的城市生活的工作性质,你很难不得出上面那个环境。
怪不得在外界一个劲地骂马老师的996是福报的言论傻x时,周边的长方体空间操控者们觉得马老师是无比英明的。
你可能会说,土木也不一定要去施工单位啊,设计、地产这些不都挺好的吗?
是,你这样以为一点毛病都没有。
但是那些头部顶尖单位,地产单位如万科,设计单位如华东院的门槛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且这十几年过了黄金岁月的土建行业很难不让那些土木专业毕业的头部人才产生心理落差。
之前也说过,工作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牺牲家庭和正常社交活动,只拿到一份微薄的薪酬,大家心里肯定是不平衡的。
同样是996,甚至可以说土建行业大部分都是007,没有生活没有社交,你说我为什么不去找个收入高一点的呢?为啥一定要耗在工地呢?
在这一点上,我是站在那7个离职的毕业生那头的。
二、职业生涯一眼就看到头在施工单位这些年,其实工作早就看到了头,一眼就明白自己未来几十年会是怎样的生活,技术员--主管--部长--总工-----不出事、后头有人、领导力捧、机遇还要好----项目经理。
虽然说当上项目经理后,收入能轻松吊打很多职业,但是你看我列的这些个条件,哪有这么容易?我师父曾经跟我说过,当总工可能努努力就能上,但是当项目经理还是得靠命。
以我们单位为例,集团公司下辖13个子分公司,每个子分公司大概有30-40个项目共计千八百号人,也就是说大约30个人才能出一个项目经理。
你说你能力够了,脾气、运气等等跟不上,哪有那么容易当上项目经理?还没谈关系这层面。
施工单位,终其一生,绝大多数人就只能当个蝼蚁。设计、地产单位大致也都如此。
三、行业门槛更高,委屈自己我进单位那年,招进来的100人中一半是本科一半是专科。
但今年招进来的,至少是本科起步,也怪不得辞职率更高了。
用工地老员工的话来说:打个破灰,妈的初中毕业就能做,不知道招这么多大学生干啥,整得跟培训学校似的,妈的刚认识就跑了,真操蛋。
再以设计院为例,相比起十年前,现在学历门槛也越来越高,但是成本也削减得更厉害。听设计院的同学说,设计费已经10年没上涨了,这就导致从业者要想拿到心目中的薪酬,就得玩了命似的加班。
曾经跟一个华东院的朋友吃饭,他说:很多基础工作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画个楼梯谁不会?结构这方面,一个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学个一两年也能画个差不多,为啥非要清华、同济的高材生?
我个人认为绝大多数土木相关工作并不需要多大创造力,大多数工作都是流水线作业。我刚进单位的时候,师傅就让我看图纸看方案,后来自己编的方案也都按照这个模板往上套,真的不需要多大想象力。
所以这就导致很多足够牛逼的人无法发挥自身实力,选择离职去能够发光发热的地方。
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好像很多行业内的人称这种辞职转行的人为逃兵。我觉得这大可不必,不从事本行业只是自然的人生方向的调整,与职场正常跳槽没有太大区别。
最后说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1、对于从业者,不管心里是否有转行的想法,还是要做好当下,努力提升自己。
2、对于热门行业要持谨慎态度。嗯,就像十年前的土木,大热必死。
3、调整心态。怎么说,土木行业至少可以保障家庭用度,如果决定继续在这个行业坚守,多多思考一下如何能比同行多吃两口比埋怨更靠谱。
嗯,以上,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为之发光发热,最重要的是保障自己的生活。
共勉。
欢迎评论转发点赞,再加个关注呗,各位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