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原则: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四个“抓”:抓修辞、抓手法、抓句式、抓用词。
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准确具体地写出了……(句子描写的主体)的……特点/状态/情状/情态),表现/表达了……(人物/事物)……的品质/特点/情感等。
注意: 在回答时一定要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如:
比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特点,表达(抒发)了人物……的心情。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当作人来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的情景(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了……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
反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有力地表现的……的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突出表现了……的情感。
反复: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心情,抒发了……的情感。
对偶: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强调了……的感情。
2、从人物描写方法赏析句子:
第一步,判断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一般常考的五种人物描写方法为: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人物的外貌、穿着、佩戴等外在客观事物进行描写。注意与神态描写的区别。
神态描写:着重描写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变化,如:哭、笑等面部器官的活动,如:皱眉、撇嘴等。注意与动作描写的区别,如:正在写字的老师突然转过头来。就属于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主要指人物的四肢、躯干、头部等的外在活动,注意与心理描写的区别,如:他想着老师这会儿应该在门外站着,就属于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主要指心理所感、所想。注意与神态描写的区别,如:被孙侦探敲诈走所有积蓄的祥子现在只想一个人躲在什么地方哭一场,就属于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主要指人物的语言对话的描写,一般为人物对话或自言自语。注意与心理描写的区别,如:“他总不会骗我吧?”他心中暗暗想着。心里的自言自语,属于心理描写。
第二步:分析句子描写的表达效果,即对所描写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分析其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态(状态)。
第三步:分析句子表现了所涉及到的文中人物或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个句子运用的……的描写手法(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法上判断),写出了人物……的情态(状态),表现了人物(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
3、从环境描写方法赏析:
(1)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结合句子来判断)
1、概括出该处描写了什么景物的什么特点(即内容上)
2、渲染了怎样的氛围。如:(萧瑟凄凉、朦胧凄清、冷寂幽静、紧张神秘、喜庆热闹等)
3、衬托(烘托)了人物的什么心情
4、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等环境特点,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的叙事描写做铺垫。
(2)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了作品的时代背景
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答题格式:句子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揭示了……,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什么做铺垫。
4.从句子用词方面赏析:
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抓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
拟声词和叠词,主要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感。形容词从形容事物什么样的特点方面分析。动词从动作所表面的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答题格式:句子中**等词语,形象生动地(形容词)、准确具体地(动词、副词)地写出了(表现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或事物什么样的(情态、状态),增强了……。
5.从使用手法方面赏析:
句子上使用的手法有:渲染烘托、联想想象、对比衬托、反语讽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调动感官、多种角度、虚实结合、色彩搭配等。
答题格式:这个句子运用……的手法,形象生动(具体等)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
6.从句式上进行赏析:
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反问句:加强语气
感叹句:抒情强烈
长、短句: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短句的效果: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来朗朗上口。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
长短句效果分析:句式上:句式整齐,更有气势;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更朗朗上口;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