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句子的一般步骤,赏析句子的方法和格式口诀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2-02 22:47:09

赏析句子的一般步骤,赏析句子的方法和格式口诀(1)

炼句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1.(2017·全国卷Ⅰ)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2016·全国卷Ⅱ)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3.(2015·全国卷Ⅱ)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4.(2015·四川高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5.(2014·广东高考)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6.(2013·辽宁高考)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解题方略] 赏析关键句(炼句)2步骤

赏析关键句(炼句)重在赏句中“意”、句中“技”,也就是说一般从艺术特色和情感内容两大方面进行赏析。具体分析时可从以下2步骤入手:

步骤一、理解意蕴: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既是赏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一个角度。

步骤二、多角度赏析:

(1)语言特点:倒装句,对仗句,省略句。

(2)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3)结构(构思)特点:首句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中间句作用,承上启下。尾句作用,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以景衬情,用什么景衬托什么情,以景结情。

例题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解析: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表现手法)生动贴切;(作用)②动中见静,(表现手法)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作用)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作用)

[诗歌鉴赏]

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焚起了香,增添了肃静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举子们答题的情况。举子们入场后,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举子们奋笔疾书,一片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作者面对此景象不禁生发感慨:济济贤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作者自谦年老多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题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别吴仲俊

吴锡畴

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楝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①构思巧妙。由“春去”引出“人去”,渲染友人间离别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②手法精妙。“背人”使用比拟手法,借春天的离去形象地表达诗人的感伤。“浅紫”“深红”使用借代的手法,以“次第空”写出繁花的凋零,营造了暮春时节感伤的氛围。③用词精妙。“空”字使用精妙,形象地写出春天离去的空寂之感。(每点2分,共6分)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现象入手,前两联侧重于景物描写,写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象。首联,描写春天将逝、百花凋零。颔联,描写露水未干、夏风习习。颈联,侧重于写人,微吟、半醉是通过动作、神态等相关细节描写,来彰显诗人作诗、饮酒时的情态。尾联,表达离别时忧郁的心情。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课后对点集训 炼句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乱山残雪夜”这句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乱”既指在一片乱山之中,也指作者心绪烦乱;“残”既扣住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此表现心境凄冷。②“乱山”“残雪”写出了诗人旅居的环境,也是在衬托作者旅居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分析时可从以下几步入手,(1)理解“乱”“残”在句中的意思;(2)看“乱”“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3)看“乱”“残”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再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东溪

梅尧臣[注]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梅尧臣(1002~1060)一生仕途坎坷、官居下僚。至和二年(1055年)作者晚年丁母忧居乡,守制即将结束准备出仕时写下此诗。

有人认为颔联为“当世名句”,请从“景”与“情”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歌颔联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②描写在优美恬静的水边安眠的野凫。在风日和煦的春天绽放春花的老树,将诗人的闲情逸趣融入眼前“野凫”“老树”中。③表达了作者悠闲恬静的情感。(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要求从“情”与“景”的角度入手,结合意境、情感分析诗句。诗歌的颔联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首先需要找出诗句中的景物,如“野凫”“老树”等,其次要分析出这些景物中融合的作者的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送张山人①归彭城

苏轼

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

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雪中乘兴②真聊尔③,春尽思归却罢休。

何日五湖从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

[注]①张山人:即张天骥,北宋时彭城(现徐州)云龙山的一位隐士,苏轼的好友。②雪中乘兴:指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故事。③聊尔:姑且如此。

请指出颔联的巧妙之处,并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词巧妙。“洗”“供”两个动词分别写出了水的澄澈和山的隽美,“禅心”乃水洗出,“诗笔”因山供给,新奇而有韵味。②构思巧妙。上句说水洗出禅心,连眼睛都变得纯净了,有层进意味;下句说山给自己赋诗赞美的冲动,却又为自己不能像朋友一样尽情游历山水而发愁,有转折意味。③手法巧妙。上句以实写虚,借水的澄澈写出内心的纯净通明;下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山色秀美,为诗人提供写诗的*和冲动。(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鉴赏诗句,可从炼字用词、构思、表达技巧等角度入手。颔联的巧妙之处在于,语言高度凝练,文思十分巧妙,把山、水、禅、心、诗、笔、眼、眉多重景致事物,通过“洗”“供”两个动词全部紧密联系起来,恰如丝线串珍珠变成了美丽的项链。同时,运用以实写虚、拟人手法,烘托了一种天人合一、禅意人心的意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