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千年前,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人类的祖先因生存而聚集,相继兴起了若干早期城市。广袤大地上,人类的呼吸留下文明的先声。当繁华的城市纷纷叹息着沉入黑土,却有一处特别的存在,摧而不颓,毁而不灭,不断再生,成为历史少有的“遗漏”。
它3000多年来城址未移,2000多年来城名不改。它历经灾难、战火,却始终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秉持开放创新和乐观包容,不断向上生长。
它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雪山下的成都 图据视觉中国
古蜀的文化交流
造就了天府文化的乐观包容
3月20日,三星堆遗址再惊天下,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多件文物在全国都能发现“同款”。其中首次出土的青铜方尊长约65公分,是三星堆这次发现规模最大的一件青铜器。这座方尊主体腹部纹饰名叫饕餮纹,对称鸟的装饰是长江流域的特点,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也见于中原殷墟遗址的青铜器上。另据成都宝墩文化的考古发现,良渚文化的玉琮在距今五千年左右就已经出现在四川。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分布示意图
这场穿越数千年的“买家秀”和“卖家秀”,足以证明,古蜀时期,成都平原的先人们就和外界保持着频繁的交流。不仅如此,根据文献的记载,古蜀三代蜀王均是迁徙而来。这些古蜀先王不仅改变了成都平原的面貌,还带来了诸如民族融合、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改变和发展。
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说,金沙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有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本土文化的元素,可以证明那时的金沙已经非常开放,和如今天府文化中“创新创造 乐观包容”的特质一脉相承。
“成都虽然身在四川这个相对封闭的盆地,但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它的文化包容吸纳外部文化影响的同时,也保持了它自有的文化特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认为,在新石器时代有马家窑文化的南下,夏时期有二里头文化的进入,商时期有来自长江中游文明的进入,但是这些都没有改变成都文化自身发展体系。
三星堆遗址出土铜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