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教师
一、具备良好师德是前提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具备良好的师德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最基本素质。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和施加人格影响的重要条件。更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准则。
什么是师德?即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以德修身”,二是“以德求学”,三是“以德施教”。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具备师德呢?
首先,教师要充满爱心。爱心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不具备师德的教师是不可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由于教师的职业对象是有感情有思维的人,因此,教师的师德必须包含爱心。中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把教师称为“仁者”。古代教育家提倡“仁者爱人”和“因爱而教”。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有爱,而且要爱的深、爱的真。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在新课程下,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就要做到: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同事,爱自己的学校。只有这样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才能对学生思想、学习、身体、生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关心照顾,才能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最后,教师要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教育工作是一项平凡而艰巨的工作,教师必须要有不平凡的奉献精神才能数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教育事业。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良心工作,你付出了多少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只有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决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够在工作中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做到敬业、乐业、勤业、精业,从而取得突出的教育效果,否则就会敷衍塞责,马虎从事,更谈不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师了。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越来越重视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那么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实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前提。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或行为不当时,教师也不要轻易的指责与批评,要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给予学生关怀与帮助,使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重新找到自我。其次,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作为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的巨大力量,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要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第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方法的传授,更要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关键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其次要认真研究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逐步提高教学效果;再次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并逐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