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雁有智慧
大雁是最难猎获的飞禽,它们在休息时,总会安排孤雁放哨警戒,十分机智警觉。由此,古人觉得大雁是颇有智慧的。
孔子说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孔子也说过:“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这都是在说,有智慧的人一定是十分好学的,也只有勤学苦练,才能解答心中疑惑,人也会更加智慧。
这一点,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在演练。
尤其是入学前的孩子,他们没有学业压力,常常自发地学习和发问。这时,每个孩子几乎都是个“好学者”。
但随着孩子升入小学,学业压力越来越大,为啥孩子就不爱学习了呢?他们天生喜欢探究的性情就没有了么?其实不是的,只是孩子的压力大了,他们需要透口气。
只要家长能理性看待孩子的这种变化,给孩子足够的业余时间来放松,他们就能找回学龄前的那种如饥似渴的发问,寻找答案的状态,做一个“好学”的人,对孩子来讲是终身受益的。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少年智则国智。
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思辨能力,是国民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家长要知道,虽然我们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如果能把孩子教育好,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作为南北迁徙的候鸟,大雁因时节变换而由南向北、由北向南长途飞行,一年一度,从不爽期。就像每天日出日落那样雷打不动,谓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