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办法,先放上标题中问题的答案:(1)接吻中的“吻”,指的是嘴唇;(2)成语“百喙莫辩”中的“喙”,指的是嘴。详情请看相应字的加粗对应词条。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44课,讲四个汉字,都是“口”部汉字,分别是“噭、噣、喙、吻”。还是老话:这是相对枯燥的一课,请耐住性子。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噭。这个字有三个读音:
(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读音jiào。给的解释是:“噭,吼也。从口,敫声。一曰噭,呼也。”形声字。它的本义同“叫”。就是吼叫、呼喊、鸣叫。《广雅.释诂二》:“噭,鸣也。”《字汇.口部》:“噭,与叫同。”比如司马相如《长门赋》:“白鹤噭以哀号兮”指白鹤哀哀地长鸣。
(噭叫的白鹤)
本义之外,噭又指哭声。《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昭公于是噭然而哭。诸大夫皆哭。”何休注说:“噭然,哭声貌。”这是哭出声来的哭,鲁昭公放声大哭起来。跟随昭公的鲁国大夫们也跟着哭起来。
(二)第二个读音读qiào。指口。《集韵.啸韵》:“噭,口也。”比如《汉书.货殖传.巴寡妇清》:“马蹄噭千,牛千足,羊彘千只”颜师古注称:“蹄与口共千,则为马二百也。”古人用千计数,蹄(一马四蹄)与口共1000,就是200匹马。牛千足,即250只牛,羊与猪共1000只。
(三)第三个读音读chī。同“喫”。就是吃。《集韵.锡韵》:“喫,《说文》:‘食也。’或作噭。“
噭的小篆写法如图:
(噭的小篆写法)
2、噣。这个字有两个读音:
(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zhòu。给的解释是:“噣,喙也。从口,蜀声”。形声字。“喙”字是下一字,本义就是鸟嘴。也作“咮”。《玉篇.口部》:“咮”,同“噣”。《诗经.曹风.候人》有:“维鹈在梁,不濡其咮。”《毛传》称:“咮,喙也。”大意就是:鹈鹕栖在鱼梁上,长嘴未湿太反常。这是没落贵族讽刺新兴贵人的诗。鹈鹕以长嘴捕鱼,嘴不湿,当然反常。再比如《史记.赵世家》:“中衍人面鸟噣”噣就是鸟嘴的意思。噣的本义就是鸟嘴。
(鹈鹕)
本义之外,噣又是星名。是柳宿的别名。《汉语大字典》称东方朱雀七宿,但一般二十八宿中,朱雀一般称南方朱雀,不知为何有此差异,资料中查不到,暂时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