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上遣散华约组织,政治上促使苏联解体,对于西方都是表面文章。西方的真实目的是抢夺市场与资源。他们要把苏联主持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所拥有的一切财富资源统统抢走。经济上所谓休克治法,说到底就是让俄罗斯等国放弃所有工业产品的生产,将其所占市场份额白白送给西方企业,让西方涌来的商品迅速占领它们原来固有市场份额。俄罗斯等国经济崩溃无力自养,只能被迫低价出卖更多的资源去苟延残喘,并日渐衰落,直至消亡。刚刚独立的各国*并没有看清西方的真实面目,纷纷走上了不归路。经历痛苦之后,俄罗斯与白罗斯(国内俗称白俄罗斯),率先清醒过来。两国经济快速整合起来,尽量修复了前苏联时期的产业链,白罗斯因国小国弱,取得的经济成果反而更突出。这一时期,作为俄罗斯面向欧洲的另一个桥头堡乌克兰,也与俄罗斯开展了一些经济贸易合作。于是我们看到乌俄合资航空运输公司的大飞机,运输着各种超大超重的特种装备,满世界飞。俄乌共同开发的安70运输机也在稳定研发试飞。前苏联空间内整合形势一片大好。西方人不会坐视不管的。
▲俄乌也曾有过一段所谓的蜜月期
苏联时期遗留了很多问题。在其存续期间,国内众多民族宗教领土争端一直没有解决。最典型的就是,在单一民族加盟共和国内,存在一些其他民族加盟共和国的飞地。如阿塞拜疆的纳卡地区,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地区。同处一国时,问题没有解决;分开之后,更是无法解决。于是,由西方精心谋划,格鲁吉亚中央政府恶意挑起的俄格战争就爆发了。俄格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绝非表面上那么简单。其后果直接动摇了,在独联体国家间刚刚建立起来,尚不稳定的国家间互信,从而打断了俄罗斯修复原有经济联系的进程。自此之后,俄乌之间矛盾冲突日渐公开化尖锐化,两国渐行渐远。而乌克兰也从前苏联最富庶的加盟共和国之一,独立后的欧洲中等强国,逐渐变成了“欧洲子宫”,与同一时期的白罗斯形成鲜明对比。
这当然不是俄罗斯人民想要的结果。于是,亚努科维奇在所有亲俄人士的帮助与期待中当选乌克兰总统。他的使命很简单,学习白罗斯,引导乌克兰实现东归。但是,西方在乌克兰经营日久,树大根深。亚努科维奇失败出逃。而普京此刻选择出手,拿回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本来是鞑靼人建立的克里米亚汗国的领土,鞑靼人至今依然是克里米亚地区的重要族群。克里米亚被沙俄吞并后;成为其干涉介入中东欧巴尔干事务的桥头堡。因帝国主义间在土耳其问题上的矛盾冲突尖锐化,爆发了以英法俄为主要参战国的克里米亚战争。沙俄战败,沙皇尼古拉一世因此自*。在战后签订的条约中明确规定了,克里米亚归沙俄所有。此后克里米亚一直是俄罗斯的固有领土。仅仅是来自乌克兰族的苏联当权者赫鲁晓夫出于某种目的,将克里米亚划归苏联的另一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承担了沙俄和原苏联时期欠西方的所有债务。作为沙俄固有权益的继承者,在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上,俄罗斯是有正当权益的。克里米亚的最终地位,应由俄乌两国在不受外界干涉的情况下,由双方自主协商解决;或者是俄乌双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利用好克里米亚的区位优势,发展经济,造福人民。但乌克兰选择彻底倒向西方,充当西方势力反俄的急先锋。因此,俄罗斯不得不出手捍卫自身利益。俄罗斯抢占克里米亚让西方与俄罗斯本以存在的矛盾更尖锐了,西方开始经济制裁俄罗斯。这一切看似得不偿失。但不久之后,叙利亚内战给了克里米亚证明自身价值的机会。
2014年俄罗斯强势拿回克里米亚,在乌东支持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这些让西方势力警惕起来,经济制裁随之而来。俄罗斯经济形势严峻起来,俄罗斯需要找到出路。介入叙利亚内战,就是俄罗斯最好的出路。从经济来说,一是介入中东事务可以提高俄罗斯在国际油价上的发言权。这一点美国先做了好榜样。现在,美国基本实现石油自给自足了,撤出中东就成了美国的既定政策。同理,俄罗斯只有深度介入中东,才能更强有力地左右国际油价,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二是通过掌握从黑海到叙利亚的航线通行权,直接影响中东国家的粮食供应。俄乌两国是中东国家粮食的最主要供应国。买了粮平安运回国才算完事。因此,从黑海到中东的海运航线安全就是中东国家的命门。(海上的商船都是依法规定没有任何武装的,只需用武力宣示就能轻松控制在海上孤立无援的商船。区别仅仅是究竟是国家的行动,还是强盗抢劫。)谁拥有克里米亚,谁就能左右黑海内所有的海运航线。同时,俄海军在叙利亚的分舰队,直接影响从土耳其海峡到地中海的航线。但这一切的基础是俄罗斯在黑海拥有庞大的港口等基础设施。如果俄罗斯没有拿回克里米亚,俄罗斯哪有能力深度介入中东事务?!因此,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成功,还将乌东冲突所带来的政治风险转化成俄罗斯实现大国复兴的希望。这一轮,俄罗斯可以说是完胜。而西方不仅没有能颠覆巴沙尔政权,还让土耳其日渐远离西方。同时在政治上,西方公开抛弃盟友库尔德人,也让其自私自利的虚伪嘴脸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