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施礼在古代的意思是什么,躬身施礼在水浒传里的意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2-08 17:59:07

跽坐陶俑

空首,指跪坐时俯身而拱手至地,引头至手但不触地。

顿首,就是空首时头要触地而拜,触地后马上抬起,这是身份和地位相当之人相互行礼的一种形式。

稽首,指头部触地后还要停留一段时间,是表示对受礼者特别的尊敬。

跪拜礼在古代也不完全是跪坐时实施的,在室外行跪拜礼是站立而下跪行礼,也有"避席"而拜,就是离开自己的坐席站立后再跪拜,这种显得更为庄重。

躬身施礼在古代的意思是什么,躬身施礼在水浒传里的意思(9)

避席而拜

到后来椅子自唐宋以后普遍使用,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也渐渐消失,跪拜礼也变为全部是站立而再下跪了。

配合性礼节

,指见面时快速向前走,是一种礼貌性动作,源于日常习俗,尤其是晚辈见长辈,下级见上级时都要快步行走到近前。身份相近的人互相出于礼貌也会同时快步靠近,再行其他礼节。

躬身施礼在古代的意思是什么,躬身施礼在水浒传里的意思(10)

趋身行礼

唱喏,在一些古典小说中常会见到这个词,意思是人们在相见时,口中发出"喏"的声音,以向对方表示应答、感谢、尊敬或问候的意思。类似现在人们常说的"您好""好嘞"等此意。在南北朝时已出现这种礼俗,到唐宋时期,已经广泛流行。根据声音的大小和长短,还分为"小喏"和"大喏"或"肥喏"。

举止礼节

古人对日常举止也是有礼节要求的,比如古代人对坐姿就比较讲究,席地而坐时期,人们的坐姿大致有三种。一是"趺(fu)坐",就是盘腿而坐,也叫"跏趺坐";二是"箕踞",就是两腿前伸而坐,全身像个簸箕;三是"跽坐",也就是前面说过的跪坐。其中最礼貌的就是跽坐,而箕踞则是不合礼节的轻慢之举,只有在不拘礼节的朋友之间才有这样的坐姿。

躬身施礼在古代的意思是什么,躬身施礼在水浒传里的意思(11)

箕踞陶俑

古人的穿戴也是另一方面的重要礼节,古人成年时要举行冠礼,也就是把头发束起来扎在头顶,并戴冠插笈固定,这样就成为了一个成人。有身份地位的人与人相见或者参加社交活动,就一定要戴冠,否则头发就会披散下来,就不合礼节。而武官戴的皮冠和胄(头盔),在见人时要摘下来,因为这种不是套在头发上的那种,所以摘下后头发不会乱,这也是一种礼节。

躬身施礼在古代的意思是什么,躬身施礼在水浒传里的意思(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