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1636年),年届五十的徐霞客感到老病将至,开始了悲壮的“万里遐征”。十月开始,他遍历江西、湖南,沿途游览了西塘、龟峰、龙虎山等名胜,随后继续征途。远游至云南丽江后,因足疾无法行走,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在完全没有他人资助的情况下,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只有新疆、西藏、蒙古、东北等当时少数民族统治地区没有涉及。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后半生,徐霞客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1640年,徐霞客已“两足俱废”、心力交瘁“,云南土司派人将徐霞客送回江阴老家,将游历手稿交给了好友季梦良整理,起初,季梦良推辞,后来接受这项工程时,徐霞客已经溘然长逝。
生前,江阴地方官探望徐霞客时问道:”何苦来哉。“徐霞客回答道:”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在徐霞客看来,自己能够和张骞、玄奘等人一样游历四方,宁死乎!
《徐霞客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