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遇到观点分歧,经常听到下面这种说法:“且慢!让我们先就某某词语达成一致定义,否则一切争论都是鸡同鸭讲!”
然而,对词语所做的定义,沉淀着定义者本人的生命经验。生命经验怎么可能一致呢?
每个人的生命经验,牵引着各自的生命方向。生命方向又怎么可能趋同呢?而且,说真的,——谁不愿意追寻独属于自己的生命方向呢?
事情总是这样:一致的词语解读,起初使两个陌生人彼此惺惺相惜,仿佛遇到了知己,但随着话题的深入和交往的深入,才蓦然发现,彼此的理解和彼此的道路原来打一开始就根本迥异。——许多伟大的友谊,就此分道扬镳!
定义某个词时,需要借助其他一些词。而其他词又关联着更多的词。——这意味着:揪出某个词,并不是揪出某个孤立的东西,而是连带着触动、揪起此人的整个生命世界。因此在交流中,倾听最为重要,也最难。 想要更好地理解某人的某句话、某个词,就要懂得倾听,让对方多说一些、再多说一些,杜绝自己先入为主的揣测和成见。要去看、去听、去展开事物,永远不要止步于、满足于断言事物。
在崇尚高效率的今天,人们已经无暇去听去看事物。面对别人的思想,这些人张口说道:“你能否用一个词、一句话,简洁地说出你的想法呢?”——要求一个人的思想能被一个词句所取代,并且能被这个词句完好地传达,这不是在要求一种荒唐的魔法吗?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言说、表达,却了无倾听者的时代。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定义、断言,却了无观看者的时代。
在人生与价值领域,“一致的定义”只是表面统一的冰层。冰层下的暗流,如此晦暗、*动、冲突、游移不定,又无人在意。
与其在对话之前,事先达成一致定义,不如带着一双倾听的耳朵,和一颗求同存异的内心,坦诚地走入对话,在对话中领会对方,领会他独特的生命方向。
词的内涵不是固定的,它被人的动态的生存活动所定义。生存活动的边界,推荡着词的意义的边界。而词的意义的边界,推荡着我们周围的世界的边界。
走向一个词,不是走向给定的概念,而是走向一个展开的空间。——让这个空间流动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