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行必有目标,没有达到目的,是不是就只有惆怅失落呢?不尽然。
李白寻山僧不遇,欣赏了“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的美景;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留下了“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的调侃;韦应物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发出“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的艳羡。
古诗人的文字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豁达,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阅读。今天我们欣赏唐朝诗人邱为的一首古诗,如果能够深入领会,所见皆美好,所遇皆美景,人生路上幸福美好就会不期而至。
佳作欣赏:
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大意赏析:
高山顶上有一座茅屋,我走了三十里才寻到这里。
我敲门时没有僮仆前来接应,从门缝里只看到屋内的桌椅。
如若他不是驾车出游,便是垂钓在秋江之滨。
我来你往不能相见,我空怀着钦敬在门前徘徊。
草色在新雨中泛着青绿,松声在晚窗里响着共鸣。
到此接触这幽静的美景,使我的心胸耳目为之一新。
虽然没有主人待客的雅意,却领悟了清心静心的道理。
兴致已尽我便下山,何必等待这位处士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