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社会,写作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会写作的人,思考有深度,做事有理智,会写作的人往往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很多人一提到写作,就好比在原始丛林中遇到一条巨蟒,除了恐惧,剩下的还是恐惧。如果让他们安静坐在书桌前待上一时半会儿,就像要了他们的命一样。这类人太浮躁,我觉得不太适合写作。
喜欢写作的人往往是孤独的、安静的、也是自律的。写作与孤独相处是常态,安静的环境是写作的一大助力,自律的生活节奏也是写作的助推器。
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家,他们对于写作的执着让人佩服,但他们健康状态却让人惋惜,生活混乱、疾病缠身,英年早逝的大有人在,所以我认为规律的生活节奏也是写作不可或缺的。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件很伟大的事,作家是一份很圣神的职业。想成为作家,强大的心理素质少不了,因为投稿不经过被编辑千万次的拒绝,敏感的心不经过一次次撕碎又自动愈合,就没办法写出流芳百世的作品。
如果你想写作,那就看看这几项,你能不能受得住长期孤独、保持自律、心能静下来,还有一颗愈挫愈勇的心。
如果你是一颗玻璃心,没法改变,那不适合写作,因为写作这项职业早晚都会让你崩溃掉;如果你不能忍受长期孤独,那写作你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如果你没办法保持自律,那写作就是阻碍你身体健康最大的敌人。
如果你的心静不下来,坐在书桌前,还没提笔,就全身不舒服,那也很难写到最后,此时此刻,你能想到的四个字,尽快逃离。如果这些反人性的习惯你都能克服并且做到,那么恭喜你,你
是写作方面的天选之人。
进入正题,如何才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我兜兜转转、尝试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总结下来就五个字,读、思、写、改、熬。
1、读、读、读
没有大量的输入,就很难有持续的输出,有输入才会有输出,输出倒逼输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输入输出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输入就是去阅读,而且还是去大量广泛的涉猎,现在的书籍浩如烟海,我们根本不可能全部都看完,所以要有选择性的去阅读。
去找那些经典作品去读,优秀作品是无数先贤已经替你验证过了的,他们经过历史长河不被吞噬而保留下来,那一定是经典,这类可以完全放心去读。建议可以去看一些国内外的经典小说,名人传记、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书籍。
好的作品值得多读几遍,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思、思、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阅读不思考就会迷惑,写作其实就是思考之后的外在表现。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读了很多书,但没有去思考,去关联,到最后用的时候,根本没办法提取出来,阅读不思考就很难转换成自己的东西,那跟没读没啥区别。
思考就是用新知识去缝接旧知识,让新知识转换成为自己的东西,这位是思考的终极意义所在。
3、写、写、写
阅读和思考的目的是改变,写作的目的也是改变,只阅读和思考,不写出来,很难产生价值。
之前有个学生很想学写作,到处找高人指点,最后所有高人都给出同样的答案,那就是写,不断的去写,大量的去写,一句话去写就对了。
很多人写作写不好,认为自己没有天赋。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如何证明自己有没有写作天赋?有很多人评论,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你回去数一数,自己是否已经写够100万字了,再来问自己这个问题。是啊,很多新手作家,只是简单的写了5万字,10万字就怀疑自己有没有天赋,这是把写作看得太简单了,那些著名大作家,那个不是写了上百万字才出名的。
新人想写作,很简单,刚开始把什么写作技巧,写作质量都扔到一边去,只要能动手去写就行了。
4、改、改、改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所有的初稿都是拙劣的。这点不管是刚初学写作的人,还是已经出名的作家都一样。那些经典的作品我相信初稿一定不是这样,肯定经过多次完善和修改,有的甚至改了几十遍甚至上百遍。
修改作品的过程就是反思和进步,好的作品都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打磨修改出来的。所以别想着初稿就是终稿,写完之后的修改和打磨是写作不能缺少的过程,这点毋庸置疑。
5、熬、熬、熬
写作意味着要与时间做朋友,要熬过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子;熬过那些没日没夜,依然笔根不缀,奋力前行的日子;熬过那些不被周围人所理解,却执着追求梦想的日子;熬过那些明明自己很努力了,但仍然看不到希望的日子。
有人说所谓的成功其实都是熬出来的,我想说作家也是熬出来的。你熬住了,你坚持下来了,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很简单,就是不断的输入,思考和输出,输出之后不断地修改打磨,最后用时间来熬,熬数量熬质量,熬过来,你就成为作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