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了儿童矮身材的6个发病诱因和6个预防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讲一下,如果家长发现娃娃长得矮,如何判断他是不是矮身材,是哪些原因引起的疾病,找到原因才好治疗。
首先,我们要明确,儿童矮身材指在相似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同地域患者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6公分,就能诊断为儿童矮身材,也就是说如果娃娃长得比标准身高矮6cm以上,就应该考虑有病理性矮小的可能,应该尽快就医。
很多家长还停留在检查孩子身高是检查骨骺线是否闭合的状态,其实不然,孩子的身高是由多个方面影响的,要知道孩子还能不能长高、长高几率大不大是需要通过科学的检查的。
对于身材孩子的前期检查主要分为6大类:体格检查、骨龄检查、基因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检查、生长激素兴奋试验。
定期(1个月)测量患儿身高、体重,《均按照少年儿童卫生学》常规进行。
测试身高方法:测试时,受试者赤脚,成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地板上(躯干挺直,上肢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60度角),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身高计的立柱接触,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
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1位。
2.骨龄检查骨龄比实际年龄小1岁以上的基本可以认定是矮身材患儿,骨龄比实际年龄大一岁以上是儿童性早熟患儿。
人体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骨龄是骨骼年龄的自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在了解人的骨龄情况时,通常要拍摄人左手腕部的光片,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它是通过测定骨骼的大小、形态结构和互相关系变化反应体格发育程度,并通过统计处理,从年龄的形式,以岁为单位进行表述的生物学年龄。
影响骨龄发育的疾病很多,如我们测定排选中较为明显的几个病种,如“性早熟”“矮小症”“甲减”“胰岛低下”等,这几种病均称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因素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生长激素,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对骨骼发育起调节和控制作用,其中性激素在青春期骨骼发育中起主导作用。
用骨龄评估矮小症的临床意义:
人类骨骼发育的变化基本相似,每一根骨头的发育过程都具有遗传性和阶段性,不同阶段的骨头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因此,目前我们坚持每半年对患儿进行骨龄复查。
①可以通过骨龄来评估和较准确了解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
②通过骨龄及早了解患儿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
③通过骨龄了解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身高的进展程度。
测骨龄在某些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的x光线诊断中起重要作用。骨龄不同时期的变化变异是我们治疗“矮小症”经常关注的重点之一,是我们治疗该病,疗效判断的主要依据。所以我把骨龄检测作为“矮小症”检测、诊断、治疗的标准。
基因是生命遗传的基本单位,由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基因的两个定律:一是分离定律;二是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载体—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中的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的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丝状或杵状物。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内大有作为。
这就是对“矮小症”仅靠量身高、测骨龄等一般检查方法,缺乏对疾病精准诊断,精确分型,需要引进高科技,基因检查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