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航空城阎良】
你们知道警铃的声音对一名消防员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天休假的时候,李奇躺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妻子坐在他旁边,饶有兴趣地刷短视频。突然手机短剧里,消防铃声响起,李奇腾地就坐了起来,妻子吓了一跳。
就要站起来跑,李奇才反应过来这是在家里,长松了一口气,心里嘀咕着,没有出警,没有出警。
“要不,咱们换个工作吧!”妻子很心疼。
“换个工作,我好像从来没想过。”
李奇(左一)和他的消防员同事们
16岁去当兵,24岁退伍,25岁选择成为一名消防员,李奇说,当时做这种选择不是怕辛苦和危险,是真的想为自己年轻的一腔热血的价值再去拼一次。
李奇,今年27岁,是西安市阎良区消防救援大队的一名战斗员。
信仰,一种对英雄的崇拜
李奇的故事开始于2022年的10月。“很幸运能从20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消防员,并且在培训队的第二天我就被选为了副班长,带着大家一起训练。”
那天跑步训练,班里有个00后的小伙子自顾自地奔跑起来,完全不管其他人。李奇当时特别生气,冲他的背影吼着,“这是一个集体,在火场的时候,你自己跑到前面,后面人怎么办。”
从事消防员的第一天,就有老队员告诉李奇,在救火的现场,大家是一起进去一起出来,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
训练结束的班务会,李奇想给大家强调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严重性,训练是集体的成绩,是一起冲到终点。会后,他和小伙子坐在操场上,李奇拍了拍对方肩膀,“独自冲到前面去,如果在火场上,你敢不敢把你的后背交给我们,我们又敢不敢把后背交给你,五个指头攥在一起才是拳头。”
救援灭火现场
聊着聊着,小伙子没忍住还是哭了,“消防员是高危职业,要以大局为重,整体优秀了才算真的优秀。”李奇告诉他,消防员上火场就相当于士兵上战场,他曾经在部队参加过一次演习,就因为一个士兵脱离集体的行动,导致任务很遗憾没有完成,这也成了终身的遗憾。
正式进入消防队后,每天6到7个小时的日常训练会更严格和苛刻。60米爬楼,负重、单杠、双杠、高层灭火、狭窄通道灭火……第一次高层灭火训练,李奇背着20余斤的排风机,和队友们冲到四楼,因为中间环节做的不到位,也就是说操作流程有纰漏,就得重新开始,这么爬上去冲下来,来回三四次后,大家累得气喘吁吁,拉开衣服,里面的体能短袖拧出的汗水一个劲儿地往下淌。
“坦白地说,真的进了火场后,能不能出来,关键就在于平时的学习和训练。”
李奇觉得,在队里自己会被一种氛围所感染,对英雄有着无比的崇拜,这就是一种信仰,会让自己坚信自己的每一次选择。
团结,有兄弟们在都会平安
今年4月5日下午3:47,警铃骤响,西安市阎良区消防救援大队,14名消防员立马冲向车库,李奇也在其中,52秒,两辆消防车全副武装开了出来。
阎良保税区一厂房着火,赶去的时候,厂房门口已经是浓烟滚滚,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着火,还不能贸然行动,如果有电或一些特殊物品是不能出水的。
厂里来人后说燃烧的是镁炭和镁块,这种物质遇水就会爆炸。
用破拆斧把门破开,强烈的灼烧感扑面而来,进去后了解后火源大概有5平方米左右。消防员们赶紧找到所有的干粉灭火器,在指挥队长的安排下,8人围成半个扇形,拎着灭火器向火源靠拢。
李奇用手机记录火情,实时传给指挥长。就短短几分钟,厂房里出现第一次闪爆,对讲机里要求大家立刻撤离出来。
“当时的感觉,闪爆如果再大一点的,后果可能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