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一、古诗词注释
- 《野望》王绩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薄暮:傍晚。薄,接近。徙倚:徘徊。犊:小牛,这里指牛群。禽:鸟兽,这里指猎物。相顾:相视;互看。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 《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悠悠:飘荡的样子。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原。历历:清楚可数。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乡关:故乡。
- 《使至塞上》王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这里代指前线。
- 《渡荆门送别》李白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远:远自。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仍怜故乡水:依然怜爱这故乡的水。怜:怜爱。一本作“连”。万里送行舟: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钱塘湖:即杭州西湖。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二、文言文注释
《三峡》郦道元
- 自:在,从。
-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 嶂: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 亭午:正午。亭,正。
- 夜分:半夜。
- 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 襄陵:漫上丘陵。襄,上。陵,丘陵。
- 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 或:有时。
- 王命:皇帝的命令。
- 宣:传达。
-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朝:早晨。
-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 虽:即使。
-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 御:驾驭。
- 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以:这样。疾:快。
-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 绿潭:碧绿的深水。潭:深水。
-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 绝巘:极高的山峰。绝:极。巘:山峰。
-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 良:甚,很。
- 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 属引:连续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
-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 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 沾:打湿。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 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共谈:共同谈赏的。
-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 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 四时:四季。俱:都。
- 歇:消。
- 乱:此起彼伏。
-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 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 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欲:想要,准备。月色:月光。入:照入,映入。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行:散步。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
- 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 亦:也。寝:睡,卧。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
- 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是水草的意思。交横:交错纵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耳:语气词,“罢了”。
《与朱元思书》吴均
-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
- 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
-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顺,随。
- 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 自:从。至:到。
-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 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
- 皆:全,都。
- 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 急湍:急流的水。湍,急流。
-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 若:好像。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 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
- 轩邈: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 激:冲击,拍打。
- 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 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 嘤缨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 蝉则千转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 鸢飞戾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 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 经纶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
-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
-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蔽,遮蔽。
- 昼:白天。犹:好像。
-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
八年级下册
一、古诗词注释
- 《关雎》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洲:水中的陆地。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芼(mào):择取,挑选。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 《蒹葭》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为霜:凝结成霜。所谓:所说的,这里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一方:那一边。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洄,弯曲的水道。从:追寻。溯游:顺流而下。游,一说指直流的水道。宛:宛然,好像。晞(xī):干。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坻(chí):水中的沙滩。采采:茂盛的样子。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涘(sì):水边。右:迂回曲折。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 《式微》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胡:何,为什么。微君之故: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缘故。微,(如果)不是。故,缘故。胡为乎中露:为什么要在露水中劳作。胡为,为什么。乎,于,在。中露,露中。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君主。躬,身体。
- 《子衿》子衿(jīn):你的衣领。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里指“你”。衿,衣领。悠悠:深思的样子。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纵,纵然,即使。宁,岂,难道。嗣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达,也作“跶”。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城阙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同:一作“俱”。宦游:出外做官。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无为:无须、不必。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气蒸云梦泽:云梦大泽水汽蒸腾。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波撼岳阳城: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坐观:一作“徒怜”。徒:只能。一作“空”。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二、文言文注释
《桃花源记》陶渊明
-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 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 缘:沿着,顺着。
- 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 夹岸:两岸。
- 杂:别的,其他的。
- 芳草鲜美:花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 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 复:又,再。
-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 欲:想要。
- 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
- 便:于是,就。
- 得:发现。
-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 若:好像。
- 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 初:起初,刚开始。
-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 复行数十步:又走了几十步。复,又。行,行走。
-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 平:平坦。
- 旷:开阔;宽阔。
- 屋舍俨然:房屋整整齐齐。俨然,整齐的样子。
- 之:这。
- 属:类。
-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 种作:耕种劳作。
- 衣着:穿着打扮。
- 悉:全,都。
-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 并:都。
-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 乃:于是,就。
- 大:很,非常。
- 具:详细。
- 要:同“邀”,邀请。
- 咸:全,都。
- 问讯:打听消息。
- 云:说。
- 先世:祖先。
- 率:率领。
- 妻子:指妻子、儿女。
- 邑人:同乡的人。
-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绝处。
- 复:再,又。
-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 遂:于是。
- 间隔:隔断,隔绝。
- 今:现在。
- 乃:竟然。
-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
- 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具,详细。
-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 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
- 余:其余,剩余。
-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
- 停:停留。
- 辞去:辞别离开。辞,辞别。去,离开。
- 此中人语云: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语,告诉。
- 不足:不值得。
- 为:介词,向、对。
- 既:已经。
- 得:找到。
- 扶:沿着、顺着。
- 向:从前的、旧的。
- 志:做标记。
- 及:到达。
- 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 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 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 即:立即。
- 遣:派遣。
- 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向,先前。志,标记。
- 遂:终于。
- 复:再。
- 得:找到。
- 高尚:品德高尚。
- 士:隐士。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规:计划,打算。
- 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
- 寻:随即,不久。
- 终:死亡。
- 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渡口。
《小石潭记》柳宗元
- 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 篁竹:竹林。
- 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 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 伐:砍伐。
- 取:这里指开辟。
-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冽,清凉。冽,凉。
-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 翠蔓:翠绿的藤蔓。
-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
- 佁然:呆呆的样子。
- 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 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 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
-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 龚古:作者的朋友。
- 宗玄:作者的堂弟。
-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二小生,两个年轻人,指崔简的两个儿子。
《核舟记》魏学洢
-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
- 王叔远:名毅,字叔远。明代民间微雕艺人。
-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 为:做,这里指雕刻。
- 器皿:指器具。盘,碗一类的东西。
- 以至:以及。
- 罔不因势象形: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罔:无,没有。罔不: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