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子情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第九首再写世事流变之理。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弯弯曲曲的黄河一路上挟带着泥沙,掀起巨浪,波涛滚滚从天边奔流而来。
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直上到银河,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理想的坚持。诗中“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形象地展现了黄河的壮阔与力量;而后两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则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希望摆脱现实困境,追求更高远目标的愿望。
刘禹锡此时被贬谪在偏远之地,他赞扬黄河一路上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也表达了自己无论前路多么遥远、无论经历何种磨难,都不会改变内心的理想,积极进取、百折不挠,充满了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春天洛水桥边,阳光斜照,清澈的河流中能看到水底洁白的砂石。
突然间,路上的狂风猛烈地吹来,吓得河中的鸳鸯急忙跃出水面。
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绘了洛水桥边的春日美景,画面清新自然,充满生机,令人陶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阳光灿烂的春日,清澈的河水里映照着美丽的琼砂,这是大自然的美景。然而,突然之间,狂风乍起,卷起了水面上的浪花,惊起了正在休息的鸳鸯。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无常。
这首诗用了多个意象: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诗人像那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能但没有被任用;平地突起的狂风恰似他顺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贬谪的厄运。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而屡遭贬谪,先后外放连州、朗州等地,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流放生活中,他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