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十首浪淘沙,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全集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3-20 21:45:10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钱塘江潮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这首诗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潮。钱塘江,又称为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尾联描写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紧扣起句“吼地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颇具画面感。

单论写景而言,这首诗将八月大潮吼地而来、触山而返的奇景,写得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结合其他几首诗的隐喻,此诗的潮水或许也代表着朝廷中那些奸谗小人,虽一时气焰滔天,却终究来去匆匆,不可能持久。

刘禹锡十首浪淘沙,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全集(9)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

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谪期间所作。诗中“谗言如浪深”指的是小人的诽谤如同深浪般汹涌,“迁客似沙沉”则表达了被贬官员如同沙粒般沉落的无奈。后两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千百万次的过滤淘洗,水流慢慢渗下去,狂风吹散泥沙,那久藏泥沙中的金子终究会被世人发现。诗人从自我经历获得深刻感受,自认也和那被恶浪频袭、被泥沙裹挟的金子一样,无论遭受什么样的侵袭与困苦,坚信被谗言所害的人,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洗清罪名。最后两句也可以用来比喻做学问要精心筛选,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华。

这首诗极富哲理性,传达出面对困境应有的坚韧和信念。只要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努力,最终能够淘尽泥沙,发现真金,象征坚持正义和真理终将获得成功。

刘禹锡十首浪淘沙,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全集(10)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滚滚流水一刻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

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滚滚滔滔的流水淘洗着河沙,片刻也不停止,前面的波浪还未消失,后面的波浪又接着掀起,沙石不断被冲刷、更新,描绘出事物运动不息的客观规律。现在人们引用这两句诗说明革命运动永不停息,一浪接着一浪;或用来说明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一批接着一批。后两句则通过联想与情感的转换,从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向了一种深远的历史境界。这首诗以流水淘沙的自然现象为引子,写世事流变之理,造出古朴而纯美的诗境。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遭谪居朗州(今湖南常德)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刘禹锡十首浪淘沙,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全集(11)

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

8.青楼:旧称歌女、妓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江湾。

15.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谗言:毁谤的话。

17.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18.漉:水慢慢地渗下。

19.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带。

20.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与《竹枝词》相比,此组诗中民歌情味减少,文人气息增多。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