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发财的手指点点右上方的关注,后续我们会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内容,方便您及时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点上一柱香,鞠上三个躬,“故人沐浴”仪式就开始了。
和生者沐浴不同,故人沐浴更加考验技术,除去身体清洁、指甲打磨、洗发吹风、面膜保湿,更多的是让逝者的面容恢复到生前的状态,整个过程需要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
对于入殓师来说,以上这些都是日常工作,而对往生者的亲人们来说,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完成和亲人的告别。
所谓“故人沐浴”就是为逝者清洁、化妆、更衣的仪式,从事“故人沐浴”的职业俗称入殓师。
活着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真正的死亡,唯有当至亲的人离开,人们才会去思考跟死亡有关的话题。
本文的主人公吴津娜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死亡。在她成为一名入殓师之后,更是对死亡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认识。
吴津娜
她认为对于已逝的人,绝对不能用手直接触碰身体,这跟恐惧无关,即使这个人是逝者最亲的人,也千万不要这么做。
那么吴津娜为什么会这么说?这种做法是所有入殓师的禁忌吗?入殓师们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入殓师的日常工作,看看这些“两个世界的摆渡人”是如何对待逝者,他们又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中国“故人沐浴”第一人1998年的一天,年仅12岁的吴津娜被家人告知了一个噩耗——一向非常疼爱她的一位至亲出了车祸,不幸离世。
对她来说,这位亲人除了跟自己有血缘关系之外,还是自己的偶像。她无法接受这个残忍的事实,失声痛哭。
冷静下来后,吴津娜想去见他最后一面的,跟他好好道个别。她的提议,遭到了家人的拒绝。
亲人是因为交通事故去世,医院的冷库又发生了一些故障,导致遗体出现大面积感染,身体的许多地方甚至已经变成深紫色。
他们觉得吴津娜还小,不忍心让她看到亲人的惨状,害怕她幼小的心灵无法承受巨大的打击。因此,她没能同至亲做最后的告别。
从那以后,这件事成为了吴津娜一辈子无法释怀的遗憾。她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希望有一天能够帮助和自己有着同样经历的人,使他们不再留有遗憾。
本来,吴津娜非常擅长短跑,梦想是长大后当体育教练。从事外贸行业的父母,一直在给她补习英语,希望她长大后出国留学。
令父母没想到的是,看上去“不起眼的一件事”,影响了她的一生。
三年后,吴津娜做出了一个让家人震惊和无法接受的决定。15岁的她报考了一所中专学校,专业是“殡仪”。
在她所处的时代,中国的殡葬业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人们对入殓师这个行业也不是十分了解,对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更多的是觉得“晦气”、“不详”。
家里人特别是父母很不理解吴津娜的选择,也接受不了她的这个决定。
因为家里人从商,认为她做这样的事不吉利,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去跟死人打交道。双方争执过无数次,一时间家庭关系很紧张。
但吴津娜坚持自己的选择,一定要去。幸运的是,爷爷支持她,她才得以顺利地入学。
学习的最后一年,吴津娜回到当地殡仪馆实习,由于离家近,她就住在家里了。闽南地区的习俗,初一、十五都会祭神。
吴津娜清楚地记得,有一天她经过客厅餐桌上的祭祀台,看到上面有一袋妈妈买回来的苹果,有一个掉了出来。她没有多想,顺手捡起来放了回去。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当她再次经过祭台的时候,发现祭台上的水果变了。她很诧异,跑去质问妈妈为什么要换新的水果。
虽然妈妈没有给她正面的回复,但她明白妈妈是觉得自己拿过的水果不吉利,甚至是晦气,不能再用来祭祀祖先。
这件事深深伤害了吴津娜,她不断地反问自己,这样的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
如果自己一直坚持下去,会不会连最亲的人都嫌弃自己。她痛苦不已,不知道前方的路该何去何从。
实习很快结束了,回到学校。老师说有家日本的企业,来中国招防腐师,但要到日本去工作,问她有没有兴趣。吴津娜没有犹豫,当即答应了去日本。
这一去,就是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