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止于野亭的遂是什么意思,遂成天下之名儒的遂什么意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3-23 14:03:25

“络绎不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读作 luò yì bù jué,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热闹繁忙的景象。其来源与古代文献中的具体典故相关,以下是详细解析:

遂止于野亭的遂是什么意思,遂成天下之名儒的遂什么意思(1)

络绎不绝


一、成语出处

“络绎不绝”最早见于《后汉书·南匈奴传》,原文记载了东汉时期南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往来情景:

“窜逃入塞者,络绎不绝。”
此处描述匈奴部众逃入汉朝边塞,人员接连不断的情景。
此外,南朝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郭伋传》中也提到:
“百姓老弱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疾苦……至有儿童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吏民观者,络绎不绝。”
这段文字生动描绘了东汉官员郭伋巡视地方时,百姓沿途迎接、送别的盛况,“络绎不绝”即形容人群接连不断的热闹场面。


二、词义解析

1、“络”(luò)的含义

本义:

缠绕、连接:原指丝线或绳索的缠绕交织(如“络丝”)。

网状物:引申为如网一般覆盖或连接的结构(如“脉络”“经络”)。

在成语中的引申义:

强调事物如丝线般前后相接、交错相连的形态,暗喻人、车马的往来如网络般密集交织。

2、“绎”(yì)的含义

本义:

抽丝:原指从蚕茧中抽出丝线(《说文解字》:“绎,抽丝也”)。

理清头绪:引申为有条理地梳理或延续(如“寻绎”“演绎”)。

在成语中的引申义:

形容事物连续不断、绵延不绝的状态,类似抽丝时丝线的延展性。

3、“不绝”:没有断绝,持续不断。
二字叠加后,强化了“连续、密集、持久”的意象,多用于描述动态的繁忙场景。


三、典故背景
  1. 历史场景的映射
  2. 古代交通要道(如丝绸之路)、繁华市集、节庆活动等,常出现车马人流密集的景象,“络绎不绝”正是对此类场景的概括。
  3. 例如《汉书·货殖传》中描写长安市场:“人不得顾,车不得旋”,与“络绎不绝”异曲同工。
  4. 文化寓意
  5. 该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对“繁荣兴盛”“人际往来”的重视,常用于褒扬社会安定、经济活跃的景象。

四、经典用例
  1. 古代文献
  2. 《红楼梦》第十五回:“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路上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棚是东平郡王府的祭,第二棚是南安郡王的祭……接连不断,一里一里,络绎不绝。”
  3. 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唐敖一路行来,只见那些百姓携男挈女,络绎不绝。”
  4. 现代用法
  5. 春节期间的火车站,返乡人群络绎不绝
  6. 新店开业首日,顾客络绎不绝,场面火爆。

五、近义与反义
六、延伸知识

总结
“络绎不绝”源自东汉史书对人群往来频繁场景的记载,后经文学作品的传播广泛使用,成为描述动态连续景象的经典成语,既承载历史记忆,也映射了中国文化对繁荣与联结的推崇。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