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更多经典诗词持续更新中,欢迎点赞关注!
创作背景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自徐州调任湖州途中第三次经过扬州平山堂
平山堂为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建(1048年),苏轼曾于熙宁四年(1071年)、七年(1074年)两次途经此地,此次为第三次
缅怀恩师:欧阳修于1072年逝世,苏轼已九年未见其人,仅见壁上遗墨,感慨万千
人生哲思:结合自身政治贬谪经历(如“乌台诗案”),以“未转头时皆梦”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 时空对照:三次经过平山堂的短暂与半生浮沉的漫长形成强烈反差,“弹指”强化时间飞逝的无力感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老仙翁”指欧阳修,称其书法“龙蛇飞动”(形容草书雄浑),以物喻人,表达对恩师风采的追慕
睹物思人,凸显生死相隔的怅惘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用典双关:“文章太守”化用欧阳修《朝中措》自况之语,赞其文采风流
“杨柳春风”呼应欧阳修“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暗含对往昔师生共聚的怀念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反用白居易“万事转头空”,强调人生未经历尽时已如梦境般虚幻,深化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上片实写平山堂的物象(墨迹、垂柳),下片虚写对欧阳修的追忆与人生感悟,时空交织拓展意境
宋·黄庭坚:“东坡词如‘未转头时皆梦’,虽非平生得意句,然如美玉无瑕。”(《跋东坡乐府》)
清·王士祯:“‘十年不见老仙翁’二句,深情无限。”(《花草蒙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