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东城区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形成了“文城一体”的独特气质。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你所在的学习小组编写了《东城文化观光手册》。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
1、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文在城中 以文化城”八个字作为标题。(1分)
观光活动一 晨际留影
故宫角楼结构精巧,造型别致,色彩调和,赢得广泛赞誉。对于游客来说,故宫角楼无疑是一个绝佳的留影地点。晨曦初照时,角楼在光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在护城河外或附近的城墙上拍摄,人们可以捕捉到角楼不同角度的美景,留下难忘的记忆。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即将升起的时刻,一东一西遥相呼应的角楼,在镜头下更显穿越时空的惊世之美。
2、检查文段,你发现了一处书写错误。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表达的是“配合得适当”的意思,所以“调和”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称赞”的意思,所以“赞誉”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晨光”的意思,所以“晨曦”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映照,衬托”的意思,所以“应衬”一词中有错字。
观光活动二 午后看展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位于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院内,①旧址内布设“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的孕育和创立、党的一大后北京党组织的革命活动等内容。旧址内还设置了互动性内容,例如以“李大钊先生当时写给进步青年的一封信”为观展线索,加盖亢慕义斋图章,并可以扫描二维码,保存电子版信件留念。观众观看展览,②了解历史,向那些为民族觉醒、国家独立而奋斗的革命先辈致敬。
3、有小组成员对①②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 ②、 B.①,②, C.①,②、 D.①。 ②,
4、小组成员讨论应如何理解文段中的“致敬”。你根据语境判断,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敬业乐群 B.相敬如宾 C.心怀敬畏 D.敬而远之
观光活动三 暮时访院
在朝阳门西南角,有一棵近400岁的古树。在古树的掩映下,是一座“小而美”的四合院——槐轩。槐轩始建于光绪年间,是一座典型的京派二进四合院。①入口处保留传统如意门与砖雕花,搭配击鼓武狮门墩。②步入槐轩,建筑的点滴细节诉说着属于它的故事。③水景庭院,流水潺潺。④院落内有厚重的老房梁、雕刻生动的老屋瓦,也有极具现代艺术风格的雕塑。
红学研究专家俞平伯先生在这里居住了55年。1956年俞平伯先生成立了北京昆曲研习社,每月两次彩排活动中的一次就是在槐轩进行的。当时有很多文化学者、艺术家往来于此,那时候的院子就有文化客厅的职能。自开放以来,推出了多种公共文化活动,比如文化艺术展览、插花表演茶会、学术沙龙等。许多参加活动的市民会带来自制的美食与大家分享。槐轩成为了城市的会客厅,文化的会客厅,有烟火气的会客厅。
5、文段中的①~④句是小组成员对“槐轩”的描述。你从修辞的角度判断,下列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6、文段中的画线语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2分)
结语
晨际,去故宫角楼,用手中的镜头,定格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古都风貌。午后,到北大二院旧址,追忆峥嵘岁月,汲取奋进的力量。暮时,访槐轩人文艺术空间,看青砖灰瓦,品古韵今风,体会诗意之美。
文化是东城的灵魂。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和③________ ,在这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7、根据小组意见,你结合手册内容,在文段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 丰富厚重的革命文化 蓬勃开放的创新文化
B.古都文化源远流长 革命文化丰富厚重 蓬勃开放的创新文化
C.蓬勃开放的创新文化 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 丰富厚重的革命文化
D.创新文化蓬勃开放 古都文化源远流长 丰富厚重的革命文化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4分)
8、默写。
(1)________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2)《岳阳楼记》中“ 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月光照耀下水波粼粼之态。
(3)“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请写出能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两句古诗文:“ ________,________ 。”(本试卷中出现的除外)
(二)(共5分)
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9-10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隐喻了 ________;希望“垂钓碧溪上”“乘舟梦日边”,表达了诗人________ 的愿望。(2分)
10、诗中写金樽清酒用了“斗十千”,写玉盘珍羞用了“直万钱”。其中的“十千”和“万”都不是确定的数量,而是言其多。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三)(共8分)
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11-13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上下一白”中的“一”,与下面各项中加点的“一”,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视同仁 B.一望无际 C.举一反三 D.焕然一新
12、下列对文中西湖的雪景以及给人的感受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太过寒冷,又是夜晚,湖上万籁无声,显得旷远寂寥。
B.湖边树上冰花凝结,湖上水汽弥漫,泛舟其间,有一种朦胧之美。
C.天云皆白,山覆白雪,天地间的白色融为一体,给人明亮、欢快之感。
D.湖中的景与人构成一幅简约的水墨画,让人产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13、根据《湖心亭看雪》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材料一
往年因雪霁,偶入西溪①,何意得见世外佳景。日虽露影,雪积未疏,竹眠低地,山白排云,风回雪舞,扑马嘶寒,玉堕冰柯,沾衣生湿。遥想梅开万树,目乱飞花,自我人迹远来②,踏破瑶街十里,生平快赏,此景无多。因念雪山苦行,妙果以忍得成③,吾人片刻冲风,更想护炉醉酒。噫,恣欲甚矣!虽未能以幽冷摄心,亦当以清寒炼骨。
(取材于高濂《四时幽赏录》)
[注释]①西溪:在今浙江杭州市,在西湖附近。②自我人迹远来:意思是我从远方赶来。③雪山苦行,妙果以忍得成:意思是佛祖在雪山修行,因为能忍受艰苦的环境,所以最终才修成正果。
材料二
初六日,天色甚朗。觅导者各携筇①上黄山。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②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③拥卫者。 (取材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筇(qióng):一种竹子,可做手杖。②莲花、云门:都是黄山山峰。莲花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之首,海拔1864.8米。云门峰岩壁分开如门,云气可从中穿梭而过,故得名。③天都:黄山三大主峰之一。
雪景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张岱在“人鸟声俱绝”的冬夜,“①________ ”。高濂偶然在雪晴后到西溪,为欣赏这“世外佳景”,甘愿忍受严寒,还认为人们平时顶着风走两步,就想回去拥火炉喝热酒,属于“恣欲甚矣”,至少应当“②________ ”。徐霞客雪后登黄山,在雪冻成冰、无处下脚的极险石阶上,独自上前,“③ ________”,凿出孔后再勉力攀登,才得见雪后奇秀的山景。在一般人看来,他们都是“痴人”。他们的这种“痴”,是对自然的热爱,更是④ 的体现。
三、名著阅读(5分)
14、全国政协委员蒙曼谈道:“读书就是建立起读者与书之间的联系。”请你结合读过的名著中的具体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共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
【材料一】
互联网在老年人群体中快速渗透,老年人加速融入网络社会数字生活,即时通信、休闲娱乐、网络支付等基础性互联网功能已经全面嵌入生活。绝大部分(97.9%)的老年人都使用语音、文字或视频聊天的通信功能,分别有88.1%和85.8%的老年人使用网络视频和网络支付功能。同时,互联网也成为老年人了解世界、实现社会连接的重要途径,通过互联网听读新闻以及教育性质的文章、搜索信息和资料、网络购物、听音乐以及听读娱乐性质文章的老年人比例均超过50%。但是,互联网的一些进阶性功能在中老年人中渗透程度较低,比如点外卖、交通出行、健康管理、投资理财、学习工作等功能的使用比例均在三成左右或更低。网络医疗使用比例也相对偏低,网上预约挂号不到四分之一,线上购药或开处方不到10%。“总的来看,老年人在互联网功能使用上正向青年群体看齐,互联网使用广度不断拓展,互联网体验也更加立体多元。”靳永爱说。
【材料二】
①当前约有82.9%的老年人存在互联网使用障碍。城乡差异、性别差异较小,但年龄差异明显,7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群体中报告有互联网使用障碍的比例更高(87.9%)。“担心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44.7%)、“设备/网页的字太小”(36.9%)、“不知道如何使用上网设备或设备上的软件应用”(33.2%)以及“不能判断信息的真假”(31.7%)是目前老年群体报告使用互联网的几个主要困难。对于老年群体而言,网络接入已经不构成互联网使用的主要问题,仅有6.7%和11.8%的老年人反映“缺少上网设备”以及“难以负担每月上网支出”。但是,仍有26.7%的老年人报告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存在“网络不好、信号不佳”的问题,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持续推进。此外,有19.6%的老年人“找不到想要的信息”。“推进数字适老化、创造年龄友好型互联网络环境是破解中老年人数字困境的重要方向。”靳永爱说。
②对于我国老年人网络使用现状,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认为,“相较于青年群体,______”。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网络普及率约为54.4%,远低于平均水平。翟振武介绍,2022年相关的调查也显示,超过一半的老年网民会使用互联网搜索信息和资料,也有一定比例的老年网民会使用网络购物、点外卖、预约网约车,以及在线购买车票、机票、订酒店等服务,但仍有很多老人存在一项或多项技能的缺失,甚至有7.1%的老人以上功能均不会。“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覆盖率和使用水平仍需提升。”瞿振武指出,老年人喜欢使用网络恰好说明其享受到了数字时代的“红利”,当前需要引导帮助老年人消除数字鸿沟。
【材料三】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杜鹏建议,首先,以数字技术提升老龄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面对人口老龄化持续快速推进的发展前景,利用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国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老龄社会治理能力,有力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第二,推进老龄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构建高效采集、汇总和联通的老龄信息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及时明晰老年人特征和需求的变化。第三,以数字技术挖掘银发经济潜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规模巨大的老年人口孕育了巨大的银发消费市场,预计到2050年,中国银发经济总体规模将达到5.24万亿元,而“互联网 ”在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建立线上线下相对接的老年人力资源管理中心,通过数字技术匹配就业需求和岗位信息,推荐适合的工作岗位。最后,以数字技术助力家庭智慧养老。“互联网 ”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增强资源配置整合力度,实现服务供需精准匹配,提高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并通过设置评价反馈渠道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的闭环,提升服务质量。
1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互联网使用广度不断拓展,使互联网体验也更加立体多元,从而加速老年人融入网络社会数字生活。
B.当前老年人互联网使用存在城乡差异、性别差异较小但年龄差异,网络接入成为老年群体使用互联网的主要问题。
C.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是有效提升国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老龄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
D.“互联网 ”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增强资源配置整合力度和精准匹配服务供需,提高了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二)(共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①这几天,葵花一直想对家里人说句话:“下学期,我不想再念书了。”
②她已读了四年书了,而她家是大麦地最穷的一户人家。每当她看到爸爸妈妈为钱犯愁时,她心里都会很难过。她把书读那么好,一是因为聪明,二是因为她知道要把书读好。现在奶奶生病了,需要一大笔钱住医院。她怎么还好意思读书呢?“我要将各门功课全都考砸!”这个念头吓了她一跳,她立即环顾四周,怕会被人看到这念头似的。这个念头像只不安分的小鸟,在心的笼子里飞来飞去,还唧唧喳喳地叫唤。她用手捂住嘴巴,好像心马上就要跳出来似的。
③今天,再过一会儿,她就要实现这个念头了:她要将各门功课全都考砸!
④她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她甚至迷恋读书,迷恋学校。几乎所有的女孩都喜欢她。她们在一起踢毽子,一起跳房子,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她们总是不停地叫着:“葵花,我们一起!”“葵花,我们一起!”
⑤夏天,他们必须要到学校午睡,趴在课桌上,葵花觉得很有趣。
⑥冬天天冷,他们一个一个地挨墙站着,站成长的一排,然后就用劲地挤,挤、被挤,轮流着,不一会儿,身上就暖和了起来。
⑦她喜欢那些字,那些数字。她觉得它们都很神奇。她喜欢那么多人一起朗读课文,更喜欢被老师叫站起来,单独朗读课文,她的声音像是被清水洗过一般的纯净。她知道节奏,知道轻重,知道抑扬顿挫,就像羊群知道草地,飞鸟知道天空。
⑧然而,不久,这一切都将离她远去。
⑨她没有犹豫。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她将那些在她看来一点也没有难度的卷子,考得一塌糊涂。她将这一切做完之后,反而显得十分轻松。晚上,她陪着奶奶时,甚至将奶奶教给她的那些有趣的歌儿,唱了一首又首。
⑩学校的老师来到了葵花家,将葵花的考试成绩告诉了葵花的爸爸、妈妈。
⑪那时,葵花跟青铜到水田边去砸冰捉鱼去了。
⑫她一直想将口袋里的成绩单拿出来给青铜看,但却没有勇气。等青铜又抓住一条大鱼时,她才将成绩单从口袋里掏出来递给青铜。青铜看着成绩单,榔头从手中掉了下来,差点儿砸在了脚面上。田野上有风,成绩单在他手中瑟瑟颤抖。
⑬葵花低着头,不敢看他。
⑭这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哑巴。
⑮他用手势直截了当地告诉葵花:“你是故意的!”
⑯葵花摇摇头。
⑰“你是故意的!故意的!”他朝空中举着两个拳头。葵花从未看到过青铜这样愤怒过,她害怕了。她担心哥哥的拳头会落下来,下意识地用手抱住了自己的头。青铜一脚将葵花放在田埂上的篮子踢翻了。那些鱼还活着,在田埂上的枯草里,在阳光下的冰面上蹦跳着。
⑱两人一直磨蹭到天黑,才不得不回家。
⑲爸爸、妈妈好像在专门等着他们。爸爸问:“你的成绩单呢?”葵花望着青铜,“问你哪,成绩单呢?!”爸爸提高了嗓门。“你爸问你话呢!长耳朵没有?”这回,妈妈显然不站她一边了。葵花又看了一眼青铜。青铜将成绩单从口袋里掏出来,战战兢兢地送到爸爸手上,那样子,好像成绩单不是葵花的,而是他的。爸爸看也没有看,就将成绩单撕得粉碎,然后向葵花抛撒过去。纸屑沸沸扬扬地落下,不少落在了葵花的头发上。“跪下!”爸吼叫着。“跪下!”妈妈跟着爸爸,叫着。葵花跪下了。青铜想去将葵花扶起,被爸爸狠狠瞪了一眼之后,只好站在一旁。从里屋传来了奶奶苍老的声音:“让她说!这是怎么啦?”这是奶奶第一次生葵花的气。
⑳葵花没有想到一家人对她读不读书,会有那么强烈的反应,她吓坏了。
㉑奶奶、爸爸和妈妈,永远记得当年老槐树下的一幕。他们自将她领回家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想好,他们要将她培养成人,并且要让她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他们谁也没有向对方说起心中的念头,但谁都听到了对方的心声。这些年来,他们总想着一点:砸锅卖铁、端瓢要饭也得供葵花上学!他们觉得,葵花的亲生父亲,并未离去。他的灵魂就在大麦地的葵花田里、庄稼地里游荡着。
㉒学校的老师已经明确地说了,葵花要么退学,要么留级。
㉓葵花在妈妈的怀里呜咽着:“要给奶奶看病,要给奶奶看病……”
㉔奶奶在床上呼唤着:“葵花,葵花……”
㉕这一天,外面飘着小雪,奶奶在青铜和葵花的搀扶下,居然起床了。
㉖奶奶已多日不见阳光,脸色十分苍白。因为身体瘦小,棉裤棉袄都显得特别的肥大,空空荡荡的。
㉗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他们三人才走到小学校。
㉘奶奶抓住校长的手,说:“让我孙女再考一次。”说着就要在雪地上跪下来。
㉙校长一见,一边连声叫着“奶奶”,一边连忙将她扶住:“我答应您,我答应您,让她重考一回,让她重考一回。
㉚这是奶奶最后一次出现在大麦地。(取材曹文轩小说(《青铜葵花》)
18、葵花故意考砸的事被家人知道后,哥哥青铜表现出踢翻篮子等暴怒行为,爸爸妈妈①________ ,奶奶②________ 。(2分)
(三)(共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4题。
①*早年曾题对联自勉:“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他告诫自己,也劝诫人们:交友要有选择,要选良友、诤友;读书要注重实践,会读有字书,也会读无字书。
②书分有字书与无字书。有字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字书是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会读书的人,读有字书,也会读无字书,既从书籍中学到知识,也向他人、向社会、向实践学习。古往今来,那些事业成功者绝大多数都既善于读有字书,又善于读无字书。然而,现实中经常有人只重视读有字书而不善于读无字书,不能经世致用,容易纸上谈兵,脱离实际。只会读有字书而不会读无字书,就好比单腿走路,所行不速,更行不远。因此,________ 。
③会交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良友既可带来学识见地上的进步,也可使视野胸襟开阔。朋友间相互促进,切磋琢磨,能得到书本上读不到的知识。如古代的管鲍之交、高山流水、桃园结义等,都歌颂了友谊的珍贵。现代的鲁迅与瞿秋白,陈寅恪与王国维,冰心与巴金等,也是惺惺相惜,情同手足,获得了友谊和事业上的双赢。
④善游历,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如果只知读书,不懂开眼看世界,就是读死书。读死书,不易消化,更难吸收。李白在《嘲鲁儒》诗中写道“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其中的鲁叟就是读死书之人。走遍天下,广接地气,亲自参与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有字书与无字书结合起来,这书就算读活了。王阳明也是读书人,可他年轻时候就遍走四方,留心地势地貌,了解民风民情,后来屡立战功,所向披靡。
⑤多经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王阳明曾说过:“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一个人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成熟了,就会遇事不慌,做事有道,成事有方。
⑥入社会,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它也是一部无字大书。读书人只有主动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拥抱生活、认识社会,才能成为社会的主角而不是看客,顺势而为而不是被其裹挟。*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自己每到一处,必进行社会调查,开座谈会,具体了解各方面情况。这其实是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把有字书和无字书融会贯通,以便作出正确决策。
⑦综上所述,读有字书时学到的知识,要通过无字书来实践、检验;读无字书时遇到的困惑,要通过有字书解惑、升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般事,驶万年船。人生当如此。
22、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②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23、下列关于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段运用道理论证,写了*早年曾题对联自勉,引出本文的论题。
B.③段运用举例论证,列举鲁迅与秋白、冰心与巴金等事例,论述了朋友间相互促进,切磋琢磨,能得到书本上读不到的知识。
C.④段运用对比论证,反面列举李白的诗中鲁叟与正面列举王阳明事例,论述了善游历,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
D.⑥段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论述了入社会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
五、作文(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作文一:说话是否在理,要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合乎情理,而不能仅凭个人的好恶。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在现实生活中,你一定听到过不少“在理”的话,也一定会对这样的话有所感悟。请以《这话在理》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二:寻求新异,探索未知,往往是要经历过危险和挫折。在这个过程中有着很多精彩的故事。请以《________历险记》为题,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个小故事。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