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一无适的释义,难以适从的意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2 20:54:54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fǎ láng),饰以黄金,施以脂(zhī)粉。

B.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suǐ)。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yuè)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C.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jìn)量流露(lù),不如稍有含蓄。

D. 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zhù)立睥睨(pì ní),目中含有怒火。

【答案】B

【详解】A.珐琅(fǎ láng)——fà láng;

C.尽(jìn)量——jǐn;

D.睥睨(pì ní)——pì nì;

故选B。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斌斌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B. 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C. 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D. 我看见婵娟被人虐待,我看见你铤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

【答案】C

【详解】A.斌斌有礼——彬彬有礼;

B.辩异——辨异;

D.铤身而出——挺身而出;

故选C。

3. 下列各句中加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形见绌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幽雅的要诀。

B. 雕梁画栋的大楼金碧辉煌,门前那块黑底金字的陈年老匾泛着辉光。

C.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D. 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

【答案】A

【详解】A.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得不足。在此形容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对事业与人生有帮助的,使用有误;

B.雕梁画栋:原意指在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艺术;后来也指房屋华丽的彩绘装饰。使用正确;

C.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使用正确;

D.芒刺在背:原义是像芒和刺扎在背上;比喻因畏忌而极度不安。使用正确;

故选A。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会有将近1亿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减贫目标。

B. 疫情期间,群众防控意识和卫生习惯大幅增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C. 加快推行“绿色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是能否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条件。

D. 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表层含义,更要透过文字进入作品意境,体验阅读的快乐。

【答案】D

【详解】A.语义重复,“近”和“左右”删掉一个;

B.搭配不当,“卫生习惯”和“增强”不搭配,可删去“和卫生习惯”;

C.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故选D。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B.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C. 回头来看看海鸥、潜水鸟、企鹅那些东西,它们苟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

D. 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似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答案】C

【详解】C.逗号使用在并列分句之间,而顿号使用在并列的词语或短语之间;语句中“苟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是分句之间的并列关系;故应将语句中的顿号改为逗号;

故选C。

6. 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红与黑》《九三年》等。

B.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出自《庄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怨天,不尤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出自《论语》。

C. 《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东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

D. 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答案】D

【详解】A.《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

B.“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出自《老子》;

C.《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

故选D。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a)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1)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2)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b)《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3)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c)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4)……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d)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7. 对这两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划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形象生动地表明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于奉献。

B. 第二段划线句子采用设问的形式引出下文,能激发听众的兴趣,而且发人深省。

C. 第一段论述凡职业都是神圣的,人应该有敬业精神。

D. 第二段论证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8.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如果把这句话放在选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9. 对文中四处引用名言进行论证的作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a):引用朱熹的话,解释“敬”的含义就是“主一无适”,专一无杂念。

B. (b):用佝偻丈人的话,有力地证明了用心专一,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道理。

C. (c):引用曾文正的话从正面论述“敬业”的重要性,能引发听众思考如何敬业。

D. (d):引用庄子、孔子的话作为理论论据,论证该怎样敬业。

10. 下列对选文行文及语言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证清晰条理,论据生动有力

B. 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深入浅出

C. 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易懂

D. 善于铺陈、对比,讽刺力强

【答案】7. A 8. C 9. C 10. D

【解析】

【7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形象生动地表明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于奉献”表述错误,阅读第第一段内容可知,划线句子表明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在于创造,而非奉献;

故选A。

【8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题干中的句子可知,无论木匠,还是挑粪的,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和政治家和军人一样有价值,因为都是在为同一个国家服务,都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由第二段中(3)处“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的内容可知,(3)处与题干中的句子意思相符合,因此可放(3)处;

故选C。

9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引用曾文正的话从正面论述‘敬业’的重要性”表述错误,第二段(C)“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内容是说,不能一心一意的做一件事情,就会一事无成,这应是反面论证;

故选C。

【10题详解】

A.正确,由第一段“第一要敬业”可知,该句是本段的论点,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职业都是神圣的,应该有一种敬业精神,第二段采用设问的形式引出下文,引用庄子和曾文正的话论证怎样才能做到敬业,由此可以看出文段条理清晰;第一段中列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生动有力的论证了要有敬业精神;

B.第一段先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列举大总统与拉黄包车的例子,第二段引用庄子、孔子、曾文正公的名言,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越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由此可知,文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深入浅出;

C. 第一段现提出论点,引用朱熹的语言论证,接着又列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通俗易懂,结构严谨,而且又能准确的论证“敬业”的观点;

D.选文没有铺陈,更没有讽刺。不正确;

故选D。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日侍坐备顾问 奋不顾身

B. 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身许国

C. 至于斟酌损益 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D. 庶竭驽钝 再而衰,三而竭 竭尽全力

12. 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陛下)诚宜开张圣听

B. 不宜(因在朝廷中而)异同

C. 以咨诹(治国的)善道

D

(臣)今当远离

1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14. 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表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B. 表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C. 表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忠贞的感情。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D. 全文语言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

【答案】11. D 12. B 13. C 14. 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探望、拜访/询问、咨询/顾虑、考虑;

B.答应/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预先答应给与;

C.增加/更加/更加;

D.尽/尽/尽;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省略成分辨析。

B.结合第②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可知,词句省略的部分应该为:不宜(因在宫中或在府中)异同。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赏析。

B.文中虽有“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等四字词语,但是相对于全文四字词语使用的还是比较少的,并不能称为“多以四字句行文”;排比是三句及以上内容相近,句式结构相同的句子组成,本文没有体现,表述错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是排比、对比、对偶句。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B.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C. 诗歌选取了象征死亡

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侧面描写,来反衬老兵家园的残破。

D. “采葵持作羹,不知饴阿谁”的动作,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

16.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典雅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B. 全诗写得既含蕴简洁,又深湛凝重,内容的取舍剪裁,结构的布置安排都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很好地收到了“意在言外”、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

C. 诗歌选取的形象典型。苍老惶切的老人、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

D. 诗的最后两句突出老兵出门张望与老泪纵横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其悲痛欲绝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答案】15. C 16. 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这是景物描写。诗歌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衬托出老兵家园的残破,并非“反衬”。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工笔”错误,应是白描的手法,“语言典雅”不对,应是语言质朴。

故选A。

五、课外经典诵读考查(6分,每小题3分)

17. 下列诗词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B.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C.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D.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答案】D

【详解】D.原诗出自《《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正确应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故选D。

18. 下列诗词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B.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C.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蓝舟。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子回时,月满西楼。

D.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答案】C

【详解】C.蓝舟——兰舟,燕子——雁字;

故选C。

六、课外阅读考查(6分,每小题3分)

19. 关于名著《红楼梦》《羊脂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说的是《红楼梦》中的晴雯,暗示了晴雯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B.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红楼梦》的《葬花吟》,吟诗者是林黛玉。

C. 羊脂球很大方地邀请车上所有的人都来分享她的食物,完全不计较先前这些有钱人对自己的不敬。很快篮子里的食物都被瓜分光了,于是人们对羊脂球的态度像肚子一样发生了变化。先前的蔑视变成了亲昵,辱骂也变成了夸奖。

D. 在作品《羊脂球》中,作者把故事安排在了天寒地冻的冬天,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在寒冷的天气里,羊脂球的遭遇显得越发的悲惨、凄凉。

【答案】A

【详解】A.“可叹停机德”是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故选A。

20. 关于《艾青诗选》《舒婷的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诗歌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火把》等。

B.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摘自艾青的诗歌《黎明的通知》。

C.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出自舒婷的《神女峰》。

D.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出自舒婷的《致橡树》。

【答案】B

【详解】B.这些诗句摘自艾青的诗歌《北方》。

故选B。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