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除了上述理由之外,网络上还流传着很多其他*不愿登泰山的揣测。
例如,传说*年轻时在登泰山时曾经丢过一只鞋子,怎么也找不到,后来国民党败退台湾,使得两岸分离数年,而在地图上看上去,台湾的形状又像是一只鞋子,因此有所隐喻,而这也使得*不愿再登泰山。
这个理由虽然流传也较为广泛,但是没有科学合理的依据,因此不足为信。
不过,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理由五花八门,无疑也证明了大家对于*四过泰安而不登泰山背后的原因着实非常好奇。
事实上,纵观*的一生,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众所周知,*爱写诗词,他的诗词里,有太多描写登山场景的诗句。
只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家似乎甚少看到*再去哪里登山的场景。
除了泰山,包括其他山岭,*也很少登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初时忙于工作,等到闲暇时候,身体情况也不允许他再登一些比较高的山了。
根据*晚年时期的生活日志记载,20世纪60年代,*在杭州视察工作时,听闻附近有一座不大的山——玉皇山,便起了登山的兴致。
但是因为来杭州之前并未想到会爬山,因此*常用的一根拐杖没有随着一起带来,后来还是当地的一户农家的主人用木棒为*削了一根简易的拐杖,这根拐杖后来被*一起带回北京收藏。
而*就拄着这根拐杖去爬了玉皇山,随行的工作人员还特地为*找来了两匹马,为了让*走不动的时候可以上马休息休息。
结果没想到的是,*看到这两匹马之后非常生气,他认为爬山还要骑马这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后来他坚持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登上了玉皇山的山顶。
不过,在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听说过*还登过哪座山的事情了,或许是英雄迟暮,即使是*这样的伟人,也不得不承认,人老了,身体素质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了。
*作为领导我们建立新中国的伟人,他的一生都奔赴在为人民改天换地的征途上,建国后,他虽然再未攀登高峰,但是他的形象永远在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最高处,他已然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为何不再登泰山,这或许永远是一个谜题,即使后人作出再合理的揣测,但是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言之凿凿地告诉世人,这就是事实。
不过,尽管如此,这也成为了我们探寻伟人后半生征程的一个支点,我们对这个问题之所以充满好奇,是因为我们对*充满好奇,对他的一生充满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