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曾经非常不认可让孩子刷题这件事,认为是增加孩子负担,消耗孩子能量。
大儿子从小到大没有额外刷过题,课外时间多数放在兴趣爱好上,但是考试却游刃有余,尤其是大考,常常取得令人意外的好成绩。
大概是因为老师已经安排好了合适的题量,孩子的考试能力也恰好比较强,所以能轻松应对。
但是,小儿子上一年级后,就是各种考试搞不懂,一度成绩不佳,还被语文老师拉入小群加练,被数学老师私信要求加强辅导。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世界"。两个儿子用截然不同的学习经历验证了这个真理。
没办法,为了让孩子不掉队,改变固有思想,安排额外刷题。
从上学期的期中开始到现在,孩子的进步显而易见,考100分的情况很常见,只是偶尔有失误。
孩子越来越自信,专注力增强,变得爱思考,写作业、做题效率提高,能节约出更多时间阅读、运动和玩耍。自己感受到刷题的好处,越来越享受做题。
就像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中提出的概念:持续提升技能水平,需要通过高度专注、结构化反馈和突破舒适区的系统性训练。
所以,非常确定:刷题不会浪费时间和消耗孩子的能量,但要用对技巧。
避免用刷题把时间填满孩子上学一天也非常辛苦,放学后还要完成老师的作业,还想自由娱乐喘口气,还要洗漱早睡觉,如果不顾孩子的放松快乐,一味用刷题压榨孩子所剩不多的时间,必然引起孩子的反抗,也会让孩子疲惫不堪,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
所以,不要有每天让孩子刷题的执念,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安排。
学习日见缝插针,优先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任务,剩余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刷题。
周末集中突破,争取周五或周六短时间内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任务,留出一天或两天安排刷题。
刷题时间,各科每次15分钟以内为宜,孩子有能力保持专注,又不至于太排斥。
浪费孩子时间的实际上不是刷题本身,而是低效机械性刷题。
在学校反复练习过的题目,孩子已经熟练掌握,没必要再次重做增加孩子负担。
随意拿出一份题目,忽视孩子的学习基础,超出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认为“我不行”,不是学某个科目的料,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所以,一定要从孩子的学习进度、学习基础、薄弱环节、能力欠缺等方面综合考虑,安排合理的题目。
比如学到语文园地二,一天全部学完,孩子基础不扎实,对于大小写字母连线题、物品分类、古诗填空等知识掌握不牢,可以安排对应的题目进行强化练习。
比如孩子总是做不好阅读理解中画横线的题目,就给孩子讲清楚做题步骤,多安排几组这类题型,让孩子巩固学习。
比如孩子在算理探究、含多余条件应用题、补砖问题、数图形问题、按要求写出规定数量的两位数、最大能填几、增减珠子等题目中频频出错,就要找对应题型,让孩子多去探究体会做题规律。
比如孩子思维能力差距大,要特意安排一些思维提升的题目,锻炼孩子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