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试讲技巧,小学教师试讲技巧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4 16:40:50

广东考区小学语文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讲课题范围包含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所有内容。常考查的题型有现代文、古诗词等。以下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习题与参考教案。

习题一

1. 课题:《池上》

2. 内容: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 基本要求:

(1)朗诵并解释诗歌。

(2)讲解生字词。

(3)创设情境。

习题二

1. 课题:《匆匆》

2. 内容: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 基本要求:

(1)挑选课文片段进行朗诵。

(2)分析作者思想感情。

(3)讲解文中带有下划线的字词。

习题三

1. 课题:《咏柳》

2. 内容: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 基本要求:

(1)朗诵并解释诗歌。

(2)创设情境,适当板书。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参考教案

课题一《池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撑、艇、解、藏”等动词含义;抓住“偷采白莲回”等细节,分析小娃天真烂漫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画面想象感受诗歌叙事性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童真童趣,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珍视与回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① 动词“偷采”“不解”“藏”的动作链赏析。

② 小娃“天真”与“狡黠”的双重形象分析。

2. 教学难点

① 理解“偷”字的双关意(非恶意盗窃,实为孩童顽皮)。

② 体会“浮萍一道开”的藏踪细节背后的童趣逻辑。

三、教学过程(时间轴)

⏱️0-2分钟:激趣导入

• 出示荷叶掩映小船的插图

• 提问激趣:“你发现有个小朋友在偷偷做什么?”

• 板书画面关键词:小娃→偷采→浮萍

⏱️2-4分钟:闪电诵读

①教师拍桌读(每句结尾轻拍,模拟船桨击水声)

②学生跟读(重点练“偷采”——食指贴唇作嘘声)

③接龙背诵(师读前两字,生接后三字)

⏱️4-6分钟:妙学字词

• 动作识字:双手做“撑船”动作记忆“撑”

• 溯源识字:甲骨文“采”(手在树上采摘)

• 对比理解:“踪迹”——用粉笔画小船航线

⏱️6-8分钟:童趣解码

• 关键提问:

1. 偷采成功的小娃,为什么留下痕迹?

2. 如果你是浮萍,会对小娃说什么?

• 表情速递:请学生用“偷笑→慌张→无辜”表情包演绎小娃

⏱️8-10分钟:创想延伸

• 动态板书:边复述边用磁贴组合场景(小船 莲花 散开浮萍)

• 课后任务:用家里的盆和水杯,模拟“浮萍航道”实验

四、板书设计(随讲随绘)

偷 → 忘藏 → 萍
撑✊ 采

课题二 《匆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片段。

2. 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焦虑与珍惜。

3. 掌握“头涔涔”“泪潸潸”“徘徊”“赤裸裸”的词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分析时间比喻(如针尖滴水、轻烟薄雾)。

2. 赏析反问句表达的情感焦虑。

教学难点

1. 理解“惜时”与“积极心态”的辩证关系。

2. 联系当代碎片化时间管理产生共鸣。

三、教学过程

1. 快速导入(1分钟)

提问:

“如果时间能看见,你觉得它像什么?”(学生答:流水、风、沙漏等)

板书课题:用粉笔快速写出“匆匆”,最后一笔拉长,体现“匆匆”感。

2. 朗诵片段(3分钟)

教师范读(第三段):

“洗手的时候……叹息里闪过了。”

技巧:语速渐快,重读“跨过”“飞走”等动词。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提示:读出疑问和感慨的语气。

3. 字词讲解(3分钟)

词语

方法

造句练习

头涔涔

摸额头 画汗珠

“考试时急得头涔涔。”

泪潸潸

指眼睛 画泪水

“失落的时候泪潸潸。”

徘徊

原地左右走两步

“老人在门口徘徊。”

赤裸裸

双手摊开作“空”状

“赤裸裸的剥削行为”

4. 情感分析(2分钟)

找句子:

学生速划文中带问号的句子(共11处),体会作者的追问。

简析:

“像针尖上的水滴”比喻时间微小却珍贵,“轻烟、薄雾”体现生命的虚无感。

总结:

板书: 时间珍贵 → 焦虑 → 呼吁珍惜

5. 总结作业(1分钟)

一句话感悟:

“我想对时间说:___________。”(学生口头分享)

实践作业:

“记录今天浪费的10分钟,写下如何利用。”

四、板书

匆 匆 ⏳ → → ❓ (时间)(焦虑)(追问)

课题三《咏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正确朗诵诗歌,理解“妆、绦、裁”等关键词的含义。掌握诗歌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联想、动作模拟,体会诗歌意象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碧玉”“丝绦”“剪刀”的比喻手法。

难点:理解“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深层情感(春风催生万物,暗含生命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实物激趣:

展示一束仿真柳枝,提问:“看到柳树,你会联想到哪些诗句或成语?”(预设:杨柳依依/万条垂下)

揭题板书:

用绿色粉笔竖写课题《咏柳》,在“柳”字右侧简笔勾勒符号。

2. 新课讲授

(1)初读感知

教师范读:(诵读时手势辅助)

“万条垂下”手臂如柳枝摆动;“似剪刀”✌️比剪刀手势。

学生跟读:

分组朗读(男生读前两句,女生读后两句),强调“裁出”发音短促有力。

(2)词句解析

关键词突破:

诗句

解析方法

学生互动

碧玉妆成一树高

对比翡翠图片与柳芽

“妆”字换词(如“披”“染”)

万条垂下绿丝绦

甩动长丝带模拟柳枝

闭眼想象“丝绦”触感

二月春风似剪刀

剪纸示范“叶脉”

模仿“剪”的动作✂️

(3)意境体会

追问点拨:

“诗人为何把春风比作剪刀,而不是画笔?‘裁’字妙在哪里?”

(引导发现:剪刀的“创造感”,暗含春风对生命的塑造力)

3. 巩固拓展

活动设计:

改写诗句:模仿“不知细叶谁裁出”,创作新句(如“不知桃花谁染红”)。

绘画表达:用线条简笔画出诗中意象(碧玉树、丝绦枝、剪刀风)。

四、板书设计

色:碧玉(妆) → 绿意盎然

形:丝绦(垂) → 柔美飘逸

✂️ 力:剪刀(裁) → 创造生命

(比喻递进:静→动→神),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