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朱自清一生经历简短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6 14:09:05

“你有那种,一年只见两三次面,平时都只在网上聊天的人吗?”

“有啊,就我爸妈。”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数据:

在微信越来越普及的同时,有近一半的父母会仔细浏览孩子发的每一条朋友圈。

与此同时,却有将近1亿的90后在发朋友圈时选择了屏蔽父母。

这个数据,真的寒心。

朱自清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朱自清一生经历简短(1)

可想想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这1亿中的一份子呢。

小时候,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

哪怕是同桌男生扯了一下我的头发,路上看见一道彩虹,回家都要屁颠屁颠告诉爸妈。

长大后,朋友圈却成了父母了解我们生活的唯一途径。

可如今,就连这唯一的窗口,都被我们设置成了空白。

因为不想被干涉,不愿让父母操心等等的借口。

我们选择让父母成了自己朋友圈的“局外人”。

可有时想想,对于父母,难道我们能选择的,就真的只有屏蔽了吗?

01

从水火不容到冰释前嫌

“你就站在此地不要动,我去给你买几个橘子。”

这句话,想来大家都不陌生,它就出自于朱自清笔下的《背影》。

还记得小时候初读《背影》,便被这深厚的父子情谊震撼了。

后来慢慢了解才知道,哪怕有如朱自清与父亲,也是经历过漫长的冰山期。

而《背影》,可以算是这段关系的化冰石。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原是富裕人家。

朱自清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朱自清一生经历简短(2)

朱鸿钧与儿孙们,后排左二为朱自清

1917年,他正担任徐州榷运局长,专管盐、烟、酒专卖。这个职位可称得上是“肥得流油”的工作。

正因为有这样的经济条件,朱鸿钧可以尽情地大吃大喝,生活好不享受。

但好景不长。

48岁时,朱鸿钧失业,赋闲在家,生活一落千丈。

经历了大起大落,这种心情可想而知。

1920年,朱自清终于从北大毕业。

他此时唯一的念想,便是勤奋工作,以贴补家用。

朱自清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朱自清一生经历简短(3)

朱自清与妻子

可是没过几个月,一向勤恳教书的朱自清便主动提了离职。

原来,是朱自清的父亲借着与校长的私交。

在未与儿子商量的情况下,私自取走了儿子当月的工资。

父亲此举,让深受新思想启蒙的朱自清愤而不满,俩人的矛盾日益加深。

朱自清只得离家,相继前往他乡任教。

两人关系一度降到冰点,他宣布与朱自清断绝父子关系,永不相见。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25年。

这一年,朱自清转到北大任教,意外地收到父亲的来信:

朱自清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朱自清一生经历简短(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