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母加餐自加饭”,这看似平常的叮嘱,饱含着儿子对母亲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是自我安慰。在这艰难的世道,母子俩能做的,唯有保重身体。然而,最后一句“白头双送黑头儿”,笔锋陡然一转,令人肝肠寸断。
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令人悲痛欲绝,而这里却是年迈的母亲与古稀的儿子都要面临着送别的残酷现实,且儿子此去前途未卜,生死难料,其中蕴含的家国之痛与人生的无常尽显无遗。此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凭借真挚的情感直击人心,将乱世中亲情的脆弱与珍贵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讲解——
诗的首句“寻得桃源好避秦”,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诗人将自己所处的庆全庵比作世外桃源,意在逃避元蒙统治的“暴秦”。“桃红又是一年春”,描绘出桃花盛开、春光烂漫的景象,在这美好的春光中,却隐藏着诗人的忧虑。桃花盛开,意味着时光的流逝,而国家的灭亡之痛却如影随形,新的一年并没有带来希望的曙光。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诗人祈愿落花不要随着流水漂去,因为他害怕像《桃花源记》中的渔郎一样,有人循着落花找到这片“桃源”,打破他这短暂的安宁。
这里的“渔郎”象征着元朝的统治者或其爪牙,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元蒙势力侵扰的担忧,同时也体现出他对隐居生活的珍惜与坚守,不愿被外界打扰,更不愿屈服于元朝的统治。整首诗以桃花为线索,借景抒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与避世心态。
——结语——
谢枋得的这三首古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与精神追求。在《武夷山中》,我们看到他在乱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别老母》里,体会到他在国破家亡背景下的亲情之痛;《庆全庵桃花》则抒发了他对国家的眷恋与避世自保的无奈。这些诗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时代的写照,反映出宋末元初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
谢枋得以诗为载体,将爱国之情、亲情之暖、人生之思融入其中,让后人透过这些文字,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他那如磐石般坚定的气节。他的诗作犹如一座精神丰碑,激励着后人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珍视亲情,热爱祖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永恒的光芒 ,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