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初中选文学起来,由短到长,由易到难,初一选文只比六年级的长一点点,过渡并不突兀。
3)、有空,再进行第二轮小学的理解复习。
至于你问我为啥要在古诗文上花这么多气力?
一来它重要,二是前辈们都说“简单的事情提前做”。
对,这就是小学阶段的“简单工作”之一,做好了,给初中省劲。
第二,五、六年级课外指定阅读 阅读理解训练。
放大假了自然是要看课外书的,那么看些什么呢?
在我家,先把课外指定阅读书目给解决掉。五、六年级快乐读书吧里的先刷一遍,可以先拣最感兴趣的题材入手,开启假期“厚书”的沉浸模式。
高年级时再适当导入部分初中的指定阅读书目。不要说我鸡娃,我留意过很多语文学霸、语文老师的孩子,都是从五六年级开始看初中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一路顺下去看,看到《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才有时间去反复体会、感受,而不是只靠硬背名著考点笔记来通过考试。
除了读些平时没时间读的经典大部头,还必须要动笔的就是阅读理解训练了。
阅读理解,真是幼稚男娃的超级灾难(因为他们头脑和情感都特别简单),能持续为难到初中去。
所以这一块的假期精训不能少,市面上的资料很多,找同步的53、一本都可以,每天争取认真做一篇,搞懂一篇,先不说丰富点情感,单在阅读技巧、考试技巧上,也是能看得见效果的。
或许有些家长会问,练了阅读与阅读理解,为啥不练写作?
其实正常频率的写作练笔肯定是有的,但不是我们这个寒假的重点。
因为字词句基础学习、大量泛读、精读训练,包括古文,都是输入,在没有高质量地输入沉淀之前,哪能就轻易取得“摘桃”的胜利呢?
所以在写作输出这一块,我家要求不高,按照教材进度走,能老老实实拉好结构,理顺逻辑,在45分钟内成稿,就知足了。距离美文的打磨,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学段古诗文的收尾,五、六年级课外指定阅读 阅读理解训练,就是我们寒假语文的必选动作。
除此之外,还有两项辅助性工作,做得好,对语文学习推动很大,但实在时间不足的话,我就打算机动一点,稍微减点量或往后挪一挪。
第一,看纪录片:《中国通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超级工程》。
中国社科院出品的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是我们三升四暑期就开始的项目,只看到40多集,大约是隋唐时期。打算寒假加快进度,争取看完。这样,第一遍通史的底子,就算是完整地刷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