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30多岁的人,有个东西我一直觉得很迷惑。
好像我们那辈人小时候,不少都是在单位自带的幼儿园混时间的。
你说那幼儿园质量好不好,我觉得其实很一般,老师基本就是单位员工的亲属,也没个什么教师资格证或者幼师证;吃的也很一般,就是单位食堂的菜,没有幼儿专属饮食。
但,感觉很方便。
这个方便不是对于孩子来说的,而是对于家长来说的,上班的时候顺手带过去,下班的时候顺手接走,哪怕是过程中孩子突然出了点什么问题,也不需要风风火火的赶过去,下个楼就到了。
这应该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而是当年的常态。
我查了一下资料,1989年,咱们由国家和企业提供的幼儿托育服务占到90%以上(肯定有很多大佬说我们村没有啊,这说的是有幼儿托育服务,90%是国家和企业提供的,而不是说覆盖率做到了90%)。
那什么时候这种单位自带幼儿园的模式突然就消失了呢?
我查了一下,是1995年。
当时国家提出了主辅分离、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政策,大部分企办园被剥离、转让甚至停办,这模式就消失了。
那今天为什么我又开始聊这个上古话题呢?
因为,今年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里面又提了一件事:
用人单位办托。
相当于是,又要把老办法请回来。
如果今后要求企业都有自带的幼儿园,来解决员工尤其是双职工家庭的带娃问题,各位大佬觉得怎么样?
搞复古,初心是可以理解的。
第一,养娃成本。
一般说到养娃成本,大家想到的更多是经济上的压力,从奶粉到补课再到大学生活费,钱钱钱。
但除了经济成本,还有一个时间和精力成本。
我观察我身边那些带娃的朋友,一个很大的吐槽点就是,接送。
家里有上一辈父母搭把手还稍微好点,如果没有自己的父母帮忙接送,那孩子每天早上和下午的接送就是个大麻烦。
如果能直接扔在公司里面的幼儿园,环境好不好两说,但至少能节约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那背后牵扯的就是国家大战略了,促进生育。
只有把养娃的成本真正降下来,那才能把一部分犹豫观望的年轻人,真正引导进生孩子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