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就是从无欲无求,走向无欲无求的过程。(活着是本能,算不得*。)
小时候,懵懵懂懂的我们童真童趣,可谓无欲无求。性发育不成熟,也没有成年人的压力,即使身体受伤得病,自愈能力也非常强。
老年后,性衰退,孩子已独立生活,很多东西慢慢都放下了,即使不想放,也精力不足被逼无奈放下了,这时也可以说无欲无求。
唯独人生中间这一段,值得我们细细探讨。
我看到了两种选择,一种是一直清高,无欲无求,削发为僧,上山修行。一种是追逐权力,权力就是名,就是钱,就是实现*满足*的资本。应该说大部分人选择了后者。
但是我认为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自性而为。
首先来说,一个动物不会多吃东西,大家都知道非洲大草原上吃饱了的狮子和羚羊是一块儿散步的。再者动物在吃饱喝足,没有天敌,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是不会有烦恼的。动物的这些本能是大自然赋予的。
那么人要符合天道而活。在衣食上,像动物一样,吃到正好最合天道,像动物一样没有烦恼最合天道。
于是老天在使人类可以分工协作,共同劳动,创造生存资料的同时,还给人类了一颗心。
这颗心是合天道的,吃多吃少,与人交往恰到好处,事情该不该做等等,答案自在心中。
所以有人说,我也一直想吃饱喝足,有了基本的性满足后,就可以无欲无求。但生活的压力不允许,孩子要上学,老人要看病,各种开销要花钱。那么请问我如何无欲无求的了?
其实这个问题不需回答我来回答,因为每个人心中自有答案。
所谓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每个人都按照心的指引去做事儿。而不是未进入事情本身就在考虑种种尚未发生的问题。
你是个学生,你本应在好好学习的阶段。你在看电影,就把心融进电影里。你生在革命的年代,就参军抗日。那么回到当今的时代节点,这个千年未遇之变革的大时代,你该做点什么?这里没有答案,你自己心里知道。
你是独善其身也好,争名逐利也罢,只要你心安,那就是你的最好选择,也就是第三种选择,自性而为。
比如说。你去炒股,如果你只是想通过炒股来发财,你可以问问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是想把多余的钱买中国的科技股。因为你知道我们国家当前阶段,高新科技最需要金融融资。那么,就无所谓赚与赔,如果赚了,科技板块不再需要更多的融资,你把钱拿出来投入到其他国家需要的行业。如此炒股或者换一个词来表达,你再问问自己的内心。
真正的人生,就是你只管做事,至于能做多大事儿,能有什么结果,天知道,作为人只求无愧于心。
有人说,你说的轻巧。生活的压力你不懂。孩子要不要上好学校?老人治病,拿不起钱怎么办?我的回答依旧是,无愧于心就好。
你在用心做事,但挣来的钱,却无法让孩子去个好学校,这并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孩子,你完全可以说这就是你跟孩子的命。给老人治病,同样的道理,尽孝道是做到无愧于心,最后想尽了办法就是钱不够,那这也是你和老人的命(这就是丁元英跟妹妹说的拔管子)。穷人有穷人的孝,富人有富人的孝,只要尽力了用心了,心安就好。
不知道大家信不信命,你可以说信命是一种迷信。但我想说信命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人生可以活的自在而不执着。因为此生能做多大事儿,能挣多少钱,能有多大名气,不由自己决定,一切都是自己尽力而为后的命中注定。
所以你只管自性而为,无愧于心。最终就如同阳明先生所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人生要不要,该不该无欲无求?这本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人心本是如此。心本无得失,更无所谓求。得失欲求本是意识的游戏。
如同心是大海,意念是浪花。浪花的相千变万化,但终归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