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宋·秦观《满庭芳·红蓼花繁》
短笛横吹,声穿芦荻,清风与皓月便自苇丛深处踱步而来。笛孔中溢出的不止是音律,更有半江瑟瑟的秋光,将人与天地浸透成同一抹淡墨。形骸渐隐于暮色,唯见星子落满衣襟,恍惚间竟不知是风拂动了笛音,还是笛音唤醒了千古长风。这般相与忘形,原是红尘最奢侈的馈赠。
—【16】—
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
——唐·李白《白毫子歌》
指尖拂过琴弦,惊起三两落花,旋舞着栖上青苔斑驳的石案。绿萝垂幔,忽有春风穿隙而入,携着隔世的松涛与鹤唳,将七弦琴染作苍碧。琴声与花影纠缠坠地,竟生出茸茸新绿,攀着藤蔓蜿蜒而上,欲把这一曲《白毫》谱入年轮。原来最深的禅意不在幽谷,而在指尖起落间,人与草木共呼吸的某个刹那。
—【17】—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宋·翁卷《野望》
闲步山径本为观水,却见野潭深处倒悬着整座青峦。云影徘徊,忽将水中山色揉皱,待风定波平,那黛色轮廓竟比真实更清癯三分。恍悟天地本是无尽镜匣,山照水,水映山,人在其间不过一粒微尘,偶然窥见造物自鉴时的莞尔一笑。此般相遇,需以无心对无意,方不辜负青山投来的那瞥亘古澄明。
—【18】—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纤云褪尽,银河隐遁,唯余清风拓开夜幕,将月色铺作万里霜绡。光波流转处,似有鲛人捧出玉盘,倾洒千斛明珠。此夜宜独往江心,任月华浣洗尘襟,直至人化作苇丛间一缕银雾,随风散入大荒。
—【19】—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宋·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穿庭,梅瓣初落,暗香沾衣如沾愁。淡云游弋于天幕,时而掩住疏月,时而散作银鳞,碎光漏过枝桠,在青砖上绣出斑驳花影。春寒料峭处,人与梅俱瘦,唯有风叩门环的声响,一声轻,一声重,似在细数那些未及封缄便已零落的旧约。原来最深的孤寂,不是空庭无客,而是明知花落成尘,仍要守着满地残香,等一场永不重来的月圆。
—【20】—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魏晋·陶渊明《四时》
春水漫涨,浸透四野荒泽,凫影搅碎镜面,粼光跃上柳梢便化作莺啼。夏云奇崛,叠作千峰擎天,忽被烈日熔成金屑,坠入荷心凝作清露。秋月孤悬,银辉如练,拂过空山古寺的檐铃,惊起一树寒鸦驮着霜色飞远。冬岭负雪,唯见孤松苍翠,虬枝刺破凛冽,在茫茫素缟中写下一笔桀骜的墨痕。四季奔流如斯,而人立于光阴渡口,掬水月在手,折梅雪满衣,始知万物荣枯皆是天地吟诵的长诗。
—【21】—
寻花时傍碧溪行,看云独倚青松坐。
云片飞飞,花枝朵朵。光阴且向闲中过。
——宋·张抡《踏莎行》
沿碧溪徐行,步履惊起眠鸥,振翅时抖落的花瓣,随流水旋成胭脂漩涡。倦时倚松而坐,见云絮自峰巅飘坠,一片片栖上肩头,恍若仙人投来的素笺。花枝垂露,云影移阶,蝉声忽远忽近,将正午的光阴拉得绵长如丝。何必问今夕何年?且任松针簌簌埋了棋局,任溪水潺潺洗了琴谱,此身已作山水卷中一粒闲章,钤在红尘最寂静的留白处。
—【22】—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五代·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千里江山凝作寒碧,暮色自芦花深处渗出,染透孤舟篷窗。笛声乍起,穿破苍茫月色,惊得栖鹭离枝,驮着碎雪般的芦絮没入远空。舟中人挑灯看剑,灯花爆裂的刹那,恍见故国雕栏映在波心,转眼又被夜雾揉散。最痛的遥望,不是山河俱远,而是明月依旧如约而至,却再照不亮那栋曾共倚的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