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先生曾说过: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它们翩跹起舞,向天而歌,结伴盘旋,戏水碧波。姿态是那样的优美,神情又是那样的悠闲。
如此美好的形象,自然会成为诗人眼里的宠儿。翻阅古诗词,白鹭以洁白如雪、轻盈飘逸的形象,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不可或缺的意象。
本文将带您领略白鹭最出名的十首诗,通过这些流传千古的佳作,感受白鹭在诗词中的独特魅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和生动的形象描绘,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穿过滚滚烽烟,漂泊了较长一段时间,再次回到成都草堂,有了短暂的安宁时光。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由得诗兴大发,挥笔写下四首绝句。其中第三首最为著名,曾作为唐诗名篇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诗中的“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尤为传神,将白鹭的飞翔姿态与青天的高远相结合,不仅描绘了白鹭的生态习性,更寓意着诗人对自由与高远理想的向往。
白鹭的飞翔,如同诗人的心灵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去追求无尽的理想之境。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以其清新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渔乐图。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第二年到任的时候,张志和驾舟前去拜见。此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两人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西塞山前,有翩翩白鹭自由地飞翔,江岸两边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十分的肥美。一个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沉浸在忘我的垂钓中,已然忘记了回家。
白鹭在这首诗中,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诗人闲适生活的象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翔于山水之间,与诗人一同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以宏大的气势和深邃的意境,描绘了金陵凤凰台的壮丽景象。
李白是大唐的天才诗人,每到一处,都会吟诗作赋,留下自己的笔迹。可惟独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其原因便是所谓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的《黄鹤楼》压了李白一头,使得他郁结难消。于是李白“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写出了可与崔颢《黄鹤楼》相提并论的《登金陵凤凰台》才肯罢休。
诗中白鹭栖息的汀洲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诗人笔下的诗意世界。白鹭洲的分割,巧妙地展现了金陵的山水之美,而白鹭的栖息与飞翔,更是为这片美景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