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受教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论语·子罕》)
“是道也,何足以臧?”钱穆先生译:“这样又何够算好呀。”杨伯峻先生译:“仅仅这个样子,怎样能够好得起来?”李泽厚先生译:“仅仅如此,还不够好。”
我觉得钱、杨、李三家译文都未得孔子之意,句中关键的一个“道”字,都没译出。孔子引诗“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夸美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子路得意,“终身诵之”,沾沾自喜。孔子担心子路不复求进,故又出此言。
“道”者,人所行之路,这里指“为人之道”,即人应该做到的常理。“是”为指示代词,指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这种“不忮不求”的心态。“何”表反问,相当于今天的“哪里”;“足”,“值得”之意;“臧”,有“善,好”的意思,用为动词,意思是“认为好”“称许”。
汉·王充《论衡·自纪》:“文德不丰,非吾所臧。”《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句中“臧”字都是“称许、颂扬”之义。
“子路终身诵之”,有自我炫耀之意,所以孔子说“是道也,何足以臧?”以抑子路自喜之心,意思是:“这是为人之道,哪里值得炫耀?”孔子不是说子路做得“不够好”,而是说这没什么了不起,你子路不要以此自高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