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打机的妹子
很多人人生中第一次做笔记,是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上学时期的读书笔记一般有两种:
①在重点句子下面划线,标注背诵;(纯记忆内容)
②在重点句子下面划线,旁边标注着题型和答案;(考试时需思考作答内容)
这类型笔记,往往是老师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辅助学生完成,一般只适用于记忆与考试。
毕业离开学校以后,再也没有老师的辅助、没有标准答案,很多人看书就懵圈了,这笔记该怎么做?
很多人只记住了当年做笔记的第一步——划线。在一些看起来很有道理、很高深的句子下面划线,然后把划线的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在摘抄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费时又费力,一本书的“金句”非常多,全都摘录下来,半年时间可能都还没看完一本书。
一本书真正值得被记录的部分,往往是对自己来说最有价值的部分。
如何评判什么是有价值的内容?在《读懂一本书》里,作者总结出一套关于图书画线的学问:如何确定书里的精华部分。
作者所举的例子是关于“反脆弱”的概念界定:玻璃杯往地上一摔碎了,在不确定的事发生之时受损,称之为脆弱;铁球扔在地上还是原样,在不确定的事发生时不变,称之为坚固;乒乓球扔地上不会碎,反而会弹起来,在不确定的事发生时反而获益,称之为反脆弱。
在这里脆弱、坚固、反脆弱的概念都很清晰,并且由脆弱与坚固的概念进一步界定反脆弱的概念。
这种清晰地界定概念的方法和这个概念本身我们需要记下来,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概念本身,学习推理定义的方法对我们定义这个世界非常有帮助。
一本优秀的书籍,都会有作者想要着力表达的地方。
比如一本传记性的书籍《奇特的一生》,作者描写了柳比歇夫生平获得的成就、他如何阅读、学习、工作、写信等,但作者的着力点依然是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方法,也是书里最有价值的部分。
比如一本小说《局外人》,作者加缪描写了默尔索在母亲葬礼上的表现、*人的过程和在监狱里被审判的日子,而加缪的着力点是在默尔索的心理活动上,尤其是引起我们共鸣的部分,则需要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