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春,美军成功入侵伊拉克,直捣其首都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政权。就像盟军在6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击败德国后所做的一样,伊拉克原政府的民事和军事*全被撤职。但是,同几乎没有抵抗地从一个独裁国家转成一个完全民主国家的德国不同,伊拉克的权力空虚 使得大多数城市爆发了一场非常激烈的权力斗争。这些斗争主要来自当地居民在族裔,宗教和文化组成等方面的矛盾和分歧,加上伊朗和叙利亚等周边国家以及由基地组织对驻伊联军部队发起的国际圣战的影响。费卢杰也许就是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在这里,不受控制的局面达到了极限,迫使美军要采取军事行动,以结束叛乱,并使这座城市恢复到最低限度的安全状态。在第一次费卢杰战役结束纪念日之际,稀星天外准备以两篇文章向读者介绍一下两次美军参战的费卢杰战役的情况。
2003年春,美军坦克进入巴格达,后面是伊拉克首都标志性标志
背景介绍
费卢杰市拥有25万以上的常驻人口。它位于巴格达以西约70公里处,两者通过六车道的10号高速公路相连。该高速公路向西一直通往和叙利亚与约旦相交的边界地区。该地是伊拉克境内少数几个交通要道之一。和平时期,人们经常会在到达伊拉克首都之前,在这里做短暂停留。在行政上,它属于首府位于拉马迪(Ramadi)的安巴尔(Al Anbar)省。
费卢杰市位于幼发拉底河边,东西宽4公里,南北长约4.5公里,由50000多栋建筑物组成。它属于所谓的“逊尼派三角地区”,绝大多数人口(该市80%)属于逊尼派穆斯林,尽管也有更极端的瓦哈比(Wahabi)教派存在。该地区一直是萨达姆的主要支持区。他通过给该地很多优惠以换取支持来维持对伊拉克南方占人口大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的高压统治。正因如此,该处的居民绝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都是反美的。
10号高速公路,从东向西穿城而过,将费卢杰分成南北两块区域。虽然每个区域都可以找到几家工厂和公司,但总的来说,10号高速公路的北面以居民区占主导地位,而其东南部地区则集中了大多数工厂,构成了工业区。
费卢杰的主要地形图,左上角是约兰区(居民区),右下角是工业区,幼发拉底河在此转向,10号公路穿城而过
作为一个古老具有明显穆斯林特征的城市,除了一些特定的社区如约兰(Jolan)之外,费卢杰并没有呈现出传统上狭窄、混乱和迷宫式的街道布局。典型的住宅结构是被高墙包围的两层房屋,前后都有小院。房屋可能横向连接相邻的房屋,因此形成条状的街区。街道既不宽也不窄,但房屋的围墙相互连接,导致在巷战中交火的部队难以实施机动。
由于费卢杰在2003年春季入侵伊拉克期间,远离美军的进攻轴线,该城并没有受到破坏。在伊拉克政府被击败后,附近的驻军只是离开了后来被美国人占领并清除的费卢贾军营,融入到了拥戴他们的费卢杰居民中。也许,无法迅速有效地在当地建立稳定局势的因素之一是美军占领该地的部队在几个月后就进行了换防。那些参加了伊拉克自由行动的部队在派驻海外一年后被轮换回国,由新的部队接替他们。正因为知道即将回国,最初占领此地的第82空降师并没有在控制城市上下很多功夫,仅仅是保护了某些关键要点,如提供水电的公共服务设施。
费卢杰的城市建筑,市里的这些清真寺、礼拜塔后来都被叛乱分子充分利用
同时,在“基地”组织和反美宣传(无论是阿拉伯电视台还是大量西方媒体)的鼓动激励下,很多外国人离开自己的国家前往伊拉克,以对抗联军部队。由于伊拉克相比遥远的阿富汗距离和文化都更接近,这里成了成千上万渴望*戮和爆炸的激进分子的首选战场。10号公路又恰恰是潜入伊拉克的绝好路线。费卢杰作为前往巴格达的交通要道,美军控制又很薄弱的地方,很快成为一个高度不安全的地方。
最初的抵抗在城市被占不久就出现了。叛乱分子试图通过一些小事件来引发大规模的暴乱。2003年4月28日,一群当地人抗议第82空降师的士兵进驻一所学校。 有武装人员利用抗议人群作掩护,从远处向守卫入口的美军士兵射击。在美军随后的反击中,有几人丧生,其中大多数人是向美军开枪的武装分子,但也有普通抗议者。这样,叛乱分子的目的就实现了。从那一刻起,叛乱赢得了费卢杰人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