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点,我一个人的专车发车了。
司机说之前国内大大小小旅行社的、国外的游客挺多,他们忙得很,一趟接一趟,不带停的。
现在,哎。
哎,我也只能陪着叹气了。
很快,我就把视线转向窗外。
这是荒原?这是戈壁?
其实我不太明白这样的地貌应该如何定义。
戈壁,源于蒙语,即沙漠的一种。戈壁是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贺兰山东麓下的戈壁,在1038年李元昊将祖父、父亲迁葬于此时,就是这般遍布砾石和粗砂的模样吗?
或许就是这样的干旱少雨、承重稳固的地貌,才让王陵躲过了宁夏多次地震的天灾。
宁夏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的北端,是多地震地区之一。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统计,自公元876年以来,宁夏境内有文字记载的五级以上地震42次。其中六级以上地震15次,七级以上地震5次,八级以上地震2次。
其中1561、1622、1709、1739、1920年的地震破坏惨重。
尤其是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当时海原属于甘肃,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 “环球大震”余震维持三年时间。
扯远了,王陵躲过了天灾,但躲不过人祸。
公元1227年六月,成吉思汗病逝前,下了一道非常残忍的命令,大概包括两点:一是处决前来投降的西夏皇帝李睍;二是攻破西夏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后,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斩尽*绝。蒙古兵在西夏王陵掘地三尺,尽皆被破坏。以至从明朝开始,历朝都没有在西夏王陵附近得到过有价值的物品。
王陵的地面亭台楼阁尽毁,只留下土堆、台基。
观光车中途不停,只有3号陵可以下来参观,也可以在这里骑电单车去1、2号陵。
其实大体建制、规格差不多,我打算仔细看看3号陵就行了,毕竟这是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坟,俗称“昊王坟”。
下车,还是我一人,独自向金字塔走去,一步步接近神秘的西夏。
1048年,他下葬于此,距今974年。
地面建筑已被严重破坏,但角台、阙台、碑亭、月城、内城、献殿、陵台等残迹依旧存在,后来在西夏博物馆和宁夏博物馆中看到了考古挖掘出来的文物。
我走近一步,就觉得离远去的历史近了一步。
西夏的历史早已定格,砚上的笔尚未凝干,我们还身处历史当中,书写着或被书写着……
因为这里禁止飞行器,所以想看全貌,有张图片,有个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