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殿,就是一个高规格的祭坛,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可以作为主祭人、有身份的祭祀参与者的活动场所。
记得太原晋祠的献殿,金代建筑,是殿,又似亭,没有砖土墙,而是以栅栏做墙,通透凉爽,造型浑厚古朴,大开大合。
不知道这个献殿又会是怎样的一番雕梁画栋的气派模样?考古发掘出大量青砖灰瓦及琉璃构件,当初应该是美轮美奂的,当得起开国皇帝的身份。
一步三摇的我,终于来到了高约20米的陵台前,各种角度给它拍照。
金字塔型的陵台上有若干个洞,说原来有椽子插在洞上,往外挑出,作为上层支承构件。那从前,不应该是如今一个个土堆的模样,而是上面覆有精美的外殿。
我继续往贺兰山方向走,来到了角台。
只有西北处的角台保存比较完好,残高约5米,但严重风化。
以4个角台内的范围计算,李元昊的陵寝规模有 20个足球场那么大。
西夏王陵中帝陵共有9座,根据1990年所编号码,一号、二号、三号、五号、七号和九号陵位于平原之上,四号、六号和八号陵则依山而建。
我从角台返回,这时有其他的游客来到了陵台附近,他们都没有往角台方向走,直接沿着陵台走一圈,折返了。
我也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