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低心率区间里跑不快,就是有氧基础差的直观表现。”
有氧基础这个词,很多人一定听说过。
具体是个什么概念,大家可以到网络上去搜一搜,几乎找不到一个固定的、普适的概念诠释。许多给出的解答,其实都是在说有氧基础打好了以后的表现。
既然如此,我们也撇开定义本身,从有氧基础打牢以后,所带来更好的运动表现这个角度,来说说有氧基础相关的话题。毕竟,研究半天,目的还是为了有更好的表现。
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名词解释,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
有氧基础,就是通过适当的、针对有氧系统的训炼,来锻炼慢肌纤维,产生线粒体,提高运动中使用脂肪供能的比例(相应地,降低碳水功能比例),从而确保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率呈缓慢、平稳漂移(上升)的趋势。该漂移趋势越平缓,漂移比例越小,说明有氧基础越稳固。
什么是有氧基础好?
在一个运动时间段里,心率漂浮幅度小,就是有氧基础好。
这个观点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因为测试有氧基础的方法,以及对结果的优劣评判,本身就是用这个观点指导下的检测方法来实践的。
在跑友中比较普遍使用的Running Quotient平台提供一个免费的有氧基础测试,就是这样的。以下截屏内容来自该平台。
归纳起来,就是这样几个要点:
1、用测试者自己的配速1区中的某个速度,匀速奔跑。
2、保持平稳前进,如果实在有需要停顿的,不要超过30秒。
3、在上述条件下,随着时间推移,心率会平稳上升,在第10分钟时的心率A和第90分钟时的心率B对比,得出X=(B-A)/A的比值。
在10分钟时做起点,确保身体是在热身取得效果之后。
4、根据RQ的评判条件,心率漂移率X在10%以内,就属于有氧基础比较扎实了,5%以内,则表示心肺功能在菁(精)英级了。
什么是有氧基础差?
有氧基础差,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
“跑不快”、“一跑就累”、“心率很高”等等,都似是而非,因为这些说法,外延都不够严谨。
在低心率区跑不快,就是有氧基础差的直观表现。
为什么有的人走快一点——折算成配速,也就8-10分每公里吧——都会超出规定的心率区,譬如心率1区。而有的人,可以在这个目标区域里匀速跑步,而且步速还不低。
我自己在七八年前跑步的时候,也是“走走就心率超标”的,现在,在心率1区里做匀速跑的配速,是6:40,而这个速度,在那时候,是“拼老命才能达到”的速度了。
更多的人,甚至能在心率1区达到5分多,甚至更快的速度!
所以,有氧基础差,不是说ta在任何状态下都跑不快,而是说,在低心率区跑不快。一定要强调是在“低心率区”的跑步能力差。
那么,有氧基础差,是不是就一定显示为任何跑步类型的速度都差呢?
我查了很多资料,答案是——否!
该观点举例说,如果有氧基础差,你5公里也许跑4分多配速,但马拉松却可能要5小时,甚至跑不下。
既然有氧基础差是指在低心率区跑不快,因此,反过来,有氧基础好,也不一定表示任何强度下都跑得快,这样也成立。
归纳起来说,你在5公里、10公里跑得快,同时你的有氧基础可能还是差的。或者你的有氧基础好,但5公里、10公里,就是跑不快。这样两方面都是成立的。
但是,有氧基础好了以后,可以进行速度训练。换言之,有氧基础好但速度不快的,可以专门通过速度训练来提高。速度快但有氧基础差的,如果不打有氧基础的补丁,可能就跑不远(耐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