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内,是私人隐私空间,而在共享汽车内,更多被当作公共空间。我们不得不放弃部分隐私的权利来获取安全的保障。一些私家车内完全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共享汽车下都需要被慎重考虑。司机是否需要人脸认证?认证不合格是否禁止启动车辆还是仅仅禁止接单?车内监控数据是否时时上传?监控设备故障车辆是否禁止运营还是说禁止车辆启动?突发状况下后台是否可以获取车辆部分控制权?等等问题,都需要在整车电子架构设计时,与整车运营的安全策略一起考虑,并开发相应的后台管理系统与信息安全防御策略。
除了安全之外,陌生人之间舒适的空间距离以及恰当的隔离也是我们需要从人文角度深入考虑的一个因素。让产品在冷冰冰的机器背后,充满人文的温度。
车辆的代谢机理不同
共享汽车之所以被称为新物种,不仅因用户和场景不同而产生的产品外在表现与私家车不同,其内在机理与私家车同样有着较大的区别。
“Death is only the begining”--《The Mummy》
对于私家车而言,车辆销售出去的那一刻,车企的一次盈利小循环就已经完成。而对于共享汽车而言,售卖并不是终点,而是其蓬勃生命的开始。不仅如此,在我们推演未来出行行业的格局时我们发现,车企与车队以及平台之间深度合作是最具竞争力的模式。因此在共享汽车“重生”后的生命内,车企也深度参与其中。
前文讲过,车企通过车队运营获取海量数据,不仅可以获取数据变现的直接利益,也可以获得技术相关的数据储备,增加其技术竞争力。同时车辆OTA,后台管理,售后服务,车辆翻新,增值服务等业务,也可以随着车辆运营而开展。相信随着共享汽车的普及,车厂成立专门的共享汽车售后事业部是大概率事件。可以说共享汽车与私家车的生命循环,有着根本的不同。
蜜蜂与麻雀
对于私家车而言,单车的智能化是车辆的趋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一辆为独立个体服务的产品,车辆本身就需要具备独立的神经系统,对车辆日常活动提供智能决策。而车辆联网则更多的是为提供影音娱乐,售后等增值服务。
对于共享汽车而言,其神经系统更像蜜蜂,每个蜜蜂都有基础的智慧,能够执行各自的任务。同时蜂群作为一个整体,仿佛拥有了更高的智慧,来为整个群体的行动提供决策。因此,在我们开发车联网系统的同时,也需要同时考虑车队管理系统,将更多的智能决策权,放到云端的车队管理系统中去,使之成为整个车队的大脑,来指挥每一个神经元的动作。可以说共享汽车与私家车的神经系统有着根本的不同。
锦鲤与沙丁鱼
我们知道,生活在水池中的锦鲤,每天悠哉悠哉,寿命可以有200年之长,而生活在海中的沙丁鱼,每天都在不停的游动,寿命只有短短几年。私家车就像锦鲤一样,每天运动量不大,但是可以用很久。而共享汽车则像沙丁鱼一样,生下来就不停的运动,一般寿命在3-5年,8年就需要强制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