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输电:受益输电线路里程增长和智能化改造渗透率提升
三种输电线路智能运维管理方式相互补充。输电线路智能运维管理根据实现方 式的不同,主要分为通道可视化及本体状态监测、无人机巡检及机器人巡检等方式。 通道可视化及本体状态监测是能够全天候全时段在线自动运行监测的方式,能够及 时发现输电线路通道的安全隐患及对本体整体运行状态进行评估。无人机巡检作为线路特巡的一种手段,对线路进行巡视,用于发现线路较为细节的缺陷,需要专业人 员在现场操控才能完成对线路的巡视。机器人巡检主要用于电缆隧道场景应用,按 照设定的线路或铺设的导轨对重点点位进行巡视。三种输电线路智能运维管理方式 应用于不同的具体场景,相互补充,共同参与完成整个输电线路的智能运维管理。
中国输电线路里程呈持续增长态势。近年来,在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及跨区输送 电量需求不断增长等因素的驱动下,中国输电线路里程呈持续增长态势。根据国家 电网及南方电网《2020 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 11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累计 长度由 2016 年的 93.2 万千米增至 2020 年的 114.2 万千米,南方电网 110 千伏及以 上输电线路累计长度由 2016 年的 20.8 万千米增至 2020 年的 24.9 万千米。
输电线路智能运维装置潜在需求数量约百万级。根据智洋创新公司招股书,以 山东省为例,110kV 输电线路杆塔间距通常约为 250 米、220kV 输电线路杆塔间距 约为 330 米,电压等级越高输电线路杆塔间距越远。根据智洋创新公司招股书披露 的输电线路杆塔安装间距为 250-500 米的假设,以及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 2020 年底 11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 139 万千米计算,全国预计可安装输电可视化装置 278- 556 万台(基于逐级安装测算)。
4.4、变电:智能变电站向状态化发展,催生百亿级潜在市场
智能变电站要求电力设备检修监测向自动化、状态化发展。电力设备维修方式 包括事故检修、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电气设备监测一般分为在线监测、带电检测和 离线检测。带电检测、在线监测一般与状态检修模式相匹配;离线监测则与被动检 修、定期检修的模式相匹配。 随着电网规模扩大,电力设备数量增加,运行标准要求的日趋严格以及电网智能 化发展的快速推进,以运维巡视和停电试验为主的传统运检手段已不能全面评估设 备的健康状况,尤其对大型设备、全封闭型设备的潜伏性缺陷更不易提前发现。设备 检修监测从人工化、定期化向自动化、状态化过渡,是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最核 心的区别之一,对智能电网建设意义重大。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检修模式降本增效突出。根据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和施 工规范协会(CSI)的统计数据,电力系统实施状态检修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 2%-10%, 节约检修费用 25%-30%,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0%-15%。 “十四五”期间智能变电站改造有望催生百亿市场。根据前瞻研究院《2020-2025 年中国智能变电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测算分析,十四五期 间,中国智能变电站新增在线监测系统市场容量约 511 亿元,传统变电站改造的在 线监测系统市场容量约 33 亿元,合计约 544 亿潜在市场空间。
4.5、配电:有望成十四五电网建设核心环节
配电环节有望成为十四五电网建设核心环节。202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 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配电网为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支撑平台、多元海量信息数据平 台、多方市场主体的交易平台,在以“碳中和”、“碳达峰”国家战略性减碳目标为牵 引的能源革命大背景下,配电网有望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核心。 万亿级配网投资十四五期间有望落地。国家电网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 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中计划,十四五期间配电网建设投资超过 1.2 万 亿,占电网建设总投资超 60%。南方电网十四五规划提出,在配网领域投资 3200 亿 元,占电网总投资比重约 50%。(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配网建设门槛有望提升,行业龙头充分受益。根据《输配电设备泛在电力物联 网建设思路与发展趋势》,配电业务接入数据种类、网络复杂度和应用多样性等方面 均比输变电设备复杂。我们认为,配电网建设有望提速,且技术复杂度提升有望优化 行业格局。
4.6、售电:电力营销2.0蓄势待发,从试点落地到全国推广
营销 1.0 系统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使用的第一代营销信息 系统(“营销 1.0”),自 2007 年至今已历经“SG186”建设和“SG-ERP”专业化完善 提升两大阶段,共建成 24 个系统,基本覆盖营销专业各项业务内容。但在十余年建 设运行过程中,营销 1.0 系统逐渐暴露出系统扩展能力差、需求响应不及时、迭代周 期长、运营管理复杂、数据模型标准不统一、基础硬件设备高负载等问题,在业务支 撑、数据共享、平台扩展等方面均不能满足发展要求,系统升级改造工作迫在眉睫。
营销 2.0 系统升级大势所趋。营销 2.0 系统由业务应用前台、业务服务中台、营 销业务服务、营销数据服务、物联应用中心等部分构成。具体架构为:向上面向企业、 个人、员工、管理、伙伴、政府 6 类用户支撑内外部业务开展、服务交互、生态培 育,实现内外部客户聚合;向下由物联应用中心协同客户侧源网荷储协同服务,实现 客户物联;横向实现跨专业、跨领域数据与应用最大化共享复用,以客户服务业务中 台支撑公司级中台建设,实现业务融通、数据共享。
从试点落地向全国推广,电力营销 2.0 持续景气。2019 年 2 月,国家电网正式 启动营销 2.0 系统研究建设工作。2020 年 12 月,营销 2.0 系统在江苏率先上线。现 阶段,营销专业待演进系统 25 套,以省侧营销核心业务系统为始,分四阶段梯次完 成现有系统演进,至 2023 年 12 月底,完成总部、省侧所有营销业务系统演进。我 们认为目前国家电网或已初步完成试点验证工作,省侧营销 2.0 系统建设蓄势待发。
4.7、 用电: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催生充电桩万亿市场需求
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快速增长。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中国电动汽 车充电设施网络建设显著提速,2017 年以来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快速增长,2017-2021 年充电桩 CAGR 高达 55.64%。截至 2021 年底,根据公安部数据,新能源汽车保有 量约 784 万辆;另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全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 261.7 万个,车桩比进一步从 2017 年的 3.4:1 下降至 2021 年的 3:1。
新能源销量提升,叠加 1:1 车桩比目标,催生充电桩万亿级市场。据工信部《新 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比重目标 达到 25%。赛迪顾问预计到 203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6420 万辆,根 据车桩比 1:1 的建设目标,未来 10 年,中国充电桩建设仍然存在约 6300 万的缺口, 预计将形成 10253 亿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中国充电桩行业高度集中。充电桩产业前期投入高和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导致行 业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少数头部运营商已形成规模优势。据中国充电联盟,截至 2022 年 5 月,第一梯队的星星充电、特来电和国家电网公共充电桩总保有量分别为 27.81、27.66 和 19.65 万个。大部分中小规模企业仍未打开市场,面临着融资困难和 持续亏损的困局。我们认为充电桩行业未来优胜劣汰有望加剧,行业集中度有望进 一步提升。
5、重点企业分析5.1、朗新科技:深耕廿载的能源数字化龙头
公司深耕行业 20 年,能源数字化系统建设和平台运营双轮驱动。公司聚焦“能 源数字化 能源互联网”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公司深耕能源行业,通过完整 的解决方案,助力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燃气集团、光伏电站等客户实现数字化升级; 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构建自有的能源互联网服务平台,深度开展能源需求侧的运营 服务,携手战略合作伙伴,通过支付宝、银联、城市超级 APP 等入口,为终端用户 提供多种能源服务新场景,包括家庭能源消费、电动汽车充电、能效管理等服务,促 进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和场景化。
业绩增速提振,乘“双碳”东风长期空间可期。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6.39 亿元,同比增长 36.98%,较过去 5 年收入增速大幅提高。我们认为,公司具备深厚 技术积淀,卡位优质客户资源,运营场景持续丰富,未来有望充分享受“双碳”政策 红利,业绩进入高增长通道。
能源数字化:电力营销 2.0 系统带来成长确定性。公司能源数字化业务收入 2021 年实现 34.99%高增长,验证下游能源客户数字化转型需求高景气。展望未来,国网 公司电力营销 2.0 系统升级带来高成长确定性。公司参与国网首个电力营销 2.0 试点 项目,参与的能源互联网营销服务系统(“营销 2.0”)率先在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上 线试运行,先发优势显著。此外,公司持续加码研发,2021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7.48% 至 5.72 亿元。我们认为,公司项目经验和技术储备充足,有望受益电网行业高景气, 业绩持续提升。
能源互联网:聚合充电前景广阔,成长边界有望持续拓展。能源互联网业务突 破亮眼,2021 年收入增长 43.58%。截至 2021 年末,新电途聚合充电平台累计接入 充电桩运营商超 400 家,实现了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 等头部运营商的平台互联互通,在运营充电桩数量超 32 万,服务新能源充电车主数 超 210 万,累计充电量超 6.3 亿度,用户数和活跃度持续快速提升。我们认为,受益 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充电桩保有量增长,聚合充电业务有望保持高增长;同时 伴随能量运营服务场景丰富,光储充一体化场站、充电 售电等业务有望进一步打开 成长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