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更有力量,怎样使自己更青春活力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3-10-31 14:58:08

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更有力量,怎样使自己更青春活力(1)

从2021年至今,南非青年布丽吉特·姆孔度经营的“BW和女儿农场”已陆续生产、销售了超过3吨西红柿、2000束菠菜和200束甜菜根,帮助附近的许多村民解决了买菜难的问题。项目组供图

今年2月初,22岁的大学生阿迪布·安瓦尔·阿兹祖丁与几个小伙伴走访了马来西亚吉打州一个偏远的原住民社区。尽管他们行前已听说当地贫困,有些家庭只能靠收集竹子售卖来谋生,但村里“肉眼可见”的贫穷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因贫穷无力接受教育,就业机会随之愈发匮乏,许多当地年轻人深陷贫困泥淖。

一周时间里,阿迪布的团队给当地带去了物资,组织孩子们上科学和数学课,开展文化类活动。有孩子在他们离开时忍不住哭了起来。“他们说,在我们来之前,没有人来这里带他们做过这些事。”阿迪布说。

“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这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第一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23年《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报告显示,在统计的110个国家的61亿人口中,有11亿人依旧生活在严重多维贫困中。全球青年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青年骨干中,有许多像阿迪布这样的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努力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

用教育切断贫穷“思想根源”

阿迪布目前就读于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航空工程专业,是学生社团提香阿斯利俱乐部的秘书长。在马来西亚,由于贫困、歧视和资源缺乏等因素,原住民的生活面临多种困难。提香阿斯利俱乐部发起了“针对原住民社区的教育和福利参与计划”,为原住民社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并举办系列活动为社区学生提供支持和资源。阿迪布说,“教育不仅能提升年轻人的思维层次,也能激励他们改变生活”。

项目每一阶段约有40名大学生参与支教,他们提前一两个月就开始准备:先去做调研,再有针对性地拉赞助,买好所需物资。阿迪布和同学们常常走访原住民所在的村庄,在学校里教当地学生基础知识,比如数学、科学、英语等科目。

参加课程的多为7岁到18岁的儿童青少年。阿迪布欣慰地看到,项目结束时,许多孩子学到了一些知识,生活方式也有所改变。例如,过去有的孩子非常不注意卫生,“他们不穿拖鞋,也不知道怎么刷牙”。在项目结束时,“他们已经学会了,并且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教他们这些”,阿迪布说。

“在城市里,孩子们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教育;但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弱势群体,家里没有那么多钱支持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或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甚至从来没有到过城市,也没钱乘坐交通工具。”阿迪布说,一想到这些孩子未来的生活可能因他们的努力而改变,他就觉得很值得。

“教育是缩减贫富差距的最佳手段。”与阿迪布一样,来自菲律宾的20岁青年李·索尔托也致力于为贫困地区青年创造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李·索尔托来自菲律宾圣贝达大学,是“为菲律宾青年创造机会”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在他看来,贫困地区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贫困,有可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机会就是让他们接受教育。为此,他们会在一些贫困地区召集当地青年举行研讨会,邀请不同的演讲者来讲述教育对于青年的重要性。同时为贫困地区的青年提供篮球、足球、国际象棋等器材,帮助青年得到充分的身体锻炼,也希望他们远离恶习,通过体育运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在菲律宾,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由于贫困和缺乏教育,很多人被迫做一些无意义甚至不好的事情。李·索尔托说,他们希望为这些年轻人创造机会,“不仅仅是成长和发展,还为了让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技能扶贫“授之以渔”

要想帮年轻人打破贫困恶性循环,重要的是技能扶贫与资源支持。新冠疫情大流行时期,32岁的乌干达青年萨达姆·基扎·侯赛因的心理受到不少冲击。乌干达是世界上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之一,但这里年轻人失业率很高,疫情则让情况更糟。疫情肆虐之际,很多人饱受冲击,有的人虽居家工作,但收入只能勉强糊口,更多年轻人则失去了工作,生计无着落。一天,一位朋友联系萨达姆试探性地向他寻求帮助:“我们没有食物了。”

萨达姆是世界青年峰会组织的青年领袖,他参与的“领导力、技能、创业精神和其他能力青年培训项目”,在多国拥有3200余名成员。项目通过为青年提供量身定制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助力解决青年失业、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技能发展机会有限等问题。

在疫情期间,萨达姆所在的项目组调动了内部的一部分积蓄,组建了一个人道主义办事处,给年轻人提供经济和技能培训支持。

像他们这样,努力“授人以渔”的青年组织还有很多,他们通过传授工作知识、技能,帮助贫困地区或暂时陷入贫困的青年群体获取更多谋生的知识和技能。

印度尼西亚爪哇省的布巴灵卡区,是爪哇省收入最低的10个地区之一。“通过电子商务改善印度尼西亚农村社区生活”项目实施后,布巴灵卡区农村青年获得了技能培训的机会,学习掌握电子商务技能。接受培训的农村青年被列入项目人才库,成为项目合作企业的储备人才。借助远程办公系统,青年在当地就能获得原本在大城市才能获得的就业机会。

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强达社区,35岁以下年轻人占总人口的50%以上。由强达选区姆蓬杜议员办公室实施的“强达愿景2022-2026”项目,通过教给当地女性制造肥皂、洗涤剂和卫生用品等方式,帮助她们获得谋生技能,赚钱养活自己。

“强达愿景2022-2026”倡导者恩萨马·帕特里克·姆蓬杜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该项目还赞助年轻人上大学,社区内已有300余名年轻人通过项目的私人或政府合作关系,在不同的大学里获得赞助,接受管道工、木工、建筑等相关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

“项目实施3年以来,通过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教育、开发清洁水和能源、推动妇女生产等举措,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失业、生产力缺乏和贫困问题,推动了赞比亚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恩萨马·帕特里克·姆蓬杜说。

青春力量点亮“脱贫”微光

通过不懈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同时以自己的光芒点亮所在社区和组织,是全球青年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青年骨干身上的一个显著共性。

在津巴布韦,30岁的阿曼达·马孔贝经历过失业,理解其中的艰辛。为此,她创立了昆贝昆贝艺术基金,开展创意俱乐部项目,提供绘画、写作、音乐等免费课程,充实社区青年的生活,帮助他们摆脱毒品和失业等负面因素的影响。

阿曼达教会了一位女士如何画画。过去,这位女士终日在家无所事事,后来开始在路边摆摊画人物肖像并出售。有一天,阿曼达遇到她,还获赠了一幅肖像作品。

“我们并非在争取获取资源,只是在努力放大年轻人身上已有资源的潜力。”阿曼达说。

经历了疫情带来的失业问题后,萨达姆更深刻地意识到,在乌干达,再微小的资源也能为失去希望的人带来重新振作的希望。“由于疫情,不是每个人都像你想象的那么友善。很多人不愿意和其他人交谈、不愿意帮忙,但有的人却能够超越自身去思考问题。”

据萨达姆回忆,在他小时候,父亲常常对他说:“必须从自己做起,做一些让自己变得更好、也让其他人的生活变得更好的事。”这深深影响了他,让他意识到,不仅要思考个人发展的问题,还要把自己放在更大的视野中去思考其他人正在面对的问题,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让周围的社区变得更好。

李·索尔托也对记者表示,未来,他们希望给菲律宾更多的贫困地区青年人创造教育和就业机会,也希望受益者进入社会后能够“反哺”。“实现这一目标仅依靠组织成员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外部支持,哪怕是几盒铅笔、几盒蜡笔、一些学习用品,这些是真正能够帮助到年轻人的东西。”

“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李·索尔托说,“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更多青年有机会摆脱贫困。”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 赵安琪 裴思童 记者 陈小茹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