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湾地貌典型分布地区,峡湾地貌的分布和形成过程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3-12-29 17:14:25

21. 峡湾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是( )

A. 干旱半干旱区 B. 高纬度沿海地区

C. 湿润半湿润区 D. 中纬度高原地区

22. 形成挪威松恩峡湾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海浪侵蚀 D. 冰川侵蚀

23. 松恩峡湾景观的地貌特点是( )

A. 谷底较窄 B. 孤峰林立 C. 崖壁陡峭 D. 海岸线平直

【答案】21. B 22. D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峡湾属于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高纬度沿海地区冰川发育,更易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峡湾,B正确。干旱半干旱区多风沙地貌,A错误。湿润半湿润区多流水地貌,峡湾分布不典型,C错误。中纬度高原地区,风化作用明显、多风力侵蚀,D排除。故选B。

【22题详解】

峡湾属于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在冰期时冰川面积扩大,冰川强烈的刨蚀侵蚀,形成幽深峡谷,之后海水入侵形成峡湾,D正确。海浪侵蚀和流水侵蚀可能加速峡湾的形成,但不是峡湾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AC错误。与风力侵蚀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读图,易知松恩峡湾景观崖壁陡峭,谷底宽,A错误C正确。孤峰林立是喀斯特地貌,B错误。海岸线平直是海岸地貌景观,D错误。故选C。

【点睛】由冰川运动对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作用的一系列现象称为冰川侵蚀。冰川谷又称冰川槽谷或U 形谷,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地。比较平直,谷坡陡,并有明显的谷肩、冰蚀三角面和冰川擦痕,谷底一般宽平,横剖面呈“U”字形,纵向呈槽形。

黄河入海口西北侧某海域(左图)以淤泥质海岸为主。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的共同影响下,该海域冲淤变化(冲蚀和淤积相结合的变化)显著。某科研团队对该海域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右图为1976~2014年研究区域内5m和10m等深线包络面积(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峡湾地貌典型分布地区,峡湾地貌的分布和形成过程(9)

24. 研究区域内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最近的年份是( )

A. 1976年 B. 1986年 C. 1996年 D. 2014年

25. 1976~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 )

A. 持续淤积 B. 先淤积后侵蚀 C. 持续侵蚀 D. 先侵蚀后淤积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图中5m等深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1976年的5m等深线包络面积最小,即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最小,说明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最近,A正确。1986年、1996年、2014年5m等深线包络面积都较大,说明距离海岸较远,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1976年到1996年,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1996年之前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淤积严重,海水深度减小,近岸淤积明显,但淤积程度逐渐减缓;1996年到2014年,水深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减小,缩减速率逐期增大,海水深度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以侵蚀为主,所以1976-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先淤积、后侵蚀。因此A、C、D错误。故选择B。

【点睛】海岸类型:海岸,根据其形态和成因,大体可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基岩海岸,又称港湾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砂(砾)质海岸,又称堆积海岸,由平原的堆积物质被搬运到海岸边,又经波浪或风改造堆积而成。其特征为:组成物质以松散的砂(砾)为主,岸滩较窄而坡度较陡。淤泥质海岸,又称平原海岸,主要由河流携带入海的大量细颗粒泥沙在潮流与波浪作用下输运、沉积而成。其特征为:岸滩物质组成多属粘土、粉砂等;岸线平直,地势平坦。生物海岸包括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前者由热带造礁珊瑚虫遗骸聚积而成;后者由红树科植物与淤泥质潮滩组合而成。生物海岸只出现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记录间接地获得的。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弹性、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

材料二:图左为同学们手工绘制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图右为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峡湾地貌典型分布地区,峡湾地貌的分布和形成过程(10)

(1)写出界面甲、乙名称____、____并简述地震波在甲、乙界面向下传播的速度变化____。

(2)指出左图中有一处内部圈层标注错误____,并简述该层在厚度和物质组成上的特征____。

(3)写出右图中的①②③④对应的地球圈层名称____并简述各圈层之间的关系____。

【答案】(1) ①. 莫霍界面 ②. 古登堡界面 ③. 横波和纵波在甲界面速度明显增大;横波在乙界面停止传播;纵波在乙界面速度下降

(2) ①. “岩石圈”改为“地壳” ②. 厚度不均;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

(3) ①.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②. 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地球圈层结构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岩石圈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甲在地下33km,乙为2900km,结合所学可知,甲为莫霍界面,乙为古登堡界面,横波和纵波在甲界面速度明显增大;由于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在乙界面时,消失停止传播,纵波在乙界面速度下降。

【小问2详解】

莫霍界面之上,应为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所以应将图中的“岩石圈”改为“地壳”。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小问3详解】

①水圈供水给生物圈、水分渗透补给②岩石圈、③生物圈具有供氧作用、降水应来自④大气圈,因此右图中的①②③④对应的地球圈层名称依次为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由图可知,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南通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地理研学活动,并拍摄到多张地貌图片(如图)。

峡湾地貌典型分布地区,峡湾地貌的分布和形成过程(11)

(1)简述该地理兴趣小组研学地点的气候特征。

(2)简述形成图甲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____并列举有相同成因的地貌名称____。(至少2例)

(3)假设乙照片是面向正西方向拍摄的,请判断该地盛行风向____并描述乙图所示景观特征____。

【答案】(1)降水少,蒸发强(气候干旱)温差大

(2) ①. 风力侵蚀 ②. 风蚀柱、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壁龛

(3) ①. 偏北风 ②. 迎风坡坡形微凸,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地理研学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特征、风成地貌、新月形沙丘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图示地貌图片沙丘风蚀蘑菇,可知当地主导外力作用为风力作用,即在内陆干旱地区,常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降水少,蒸发强,温差大。

【小问2详解】

甲地貌为风蚀蘑菇,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相同成因的地貌有雅丹、风蚀柱、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壁龛。

【小问3详解】

观察乙图,其左半部分图示沙丘陡峭,右边相对平缓,结合新月形沙丘知识,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易知盛行风为北风。景观特征迎风坡坡形微凸,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图示意北半球某平原河谷冲积层剖面图。

峡湾地貌典型分布地区,峡湾地貌的分布和形成过程(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